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有效地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自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新课程基本指导思想的学习,通过对数学教材、数学教学大纲的学习,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内容上和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的教材越来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更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的开发者”。教师应该在实践和反思中,以教材为基础.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它作出相宜的“剪裁”,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育在数学教学中闪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与美是融为一体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刻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的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发挥美育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实质上讲,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核心追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教材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正确的解释与灵活的应用。那么,教师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课标、教材、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因此,只有缩小传统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主题图是新课程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以大量的直观图示反映教学内容,主题图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尽管这些主题图都是静态的、范式的,但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十分注意把静态化的主题图演绎成动态化的教学活动.在主题图的处理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忽略了主题图蕴含的特定目标要求,偏离了教材文本的编写初衷.这一做法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致力于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的重要方式.”教材也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其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这些要求都对数学教学指出了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材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载体,同时也作为教学必需品,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讲授数学的主要资源,数学教材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处于很高的位置,数学课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效果。通过对人教版和华师版数学课本的对比,能够让数学教师更好地处理新课标教材,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精神,进而让教师更加具有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聪 《考试周刊》2014,(92):71-71
<正>1.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等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对教师教学范本的教学参考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支撑,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教材参考书仍然采用传统的编写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没有发挥它的指导和引领的功能,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思考、探究并获得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里,如果面面俱到,平均使力,就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为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紧扣教材知识点,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把握关键,选好着力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太过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定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效率。那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是小学中的三门主课之一,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学好小学数学不仅对学习其他学科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相关探究,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开放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开拓其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信念,为其可持续发展乃至一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素质保证。因此,开放性教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可能由于教师在理解认识上的偏差,或是南于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拓展延伸。《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生活性。在新时期,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恍然大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简要分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与教学水平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7.
99年秋季,在市教育学院初教室的组织指导下,我区教研室积极参与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分别在集美二小、集美小学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笔者认为,要较好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必须要重视“探究与接受”、“补充与舍弃”、“分散与整合”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已认识到数学教材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进而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倡导用活教材,并非说教师可以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改编教材。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数学眼光,把握创造性用活教材的本质与追求,才能构建出富有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下面结合一些案例,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