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志 《考试周刊》2009,(30):149-149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变革、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展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 ,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 ,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王永 《成才之路》2011,(34):89-I00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这种施加影响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水年 《时代教育》2007,(9Z):100-100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体育教学应提倡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杨莉 《考试周刊》2008,(19):132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过程“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 的过程观,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其缺陷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它只注意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没有抓住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主线,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现代教学观则要求教育工作者依据人自身、教育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解放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动作较多的特殊学科,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提出了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  相似文献   

14.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一、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 ,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 ,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单一的主体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模式 ,只承认一个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 ,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概…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德育过程概述一般而言,我国学校德育是指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过程即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18.
雅思贝尔斯说:“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曾经未能意识到的一切,通过教育的唤醒,如今能够意识到了,这就是教育的意识唤醒功能。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教育者“懂了”或者说“会了”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对教育者而言,称为教育者唤醒了受教育者的意识;对受教育者而言,称为受教育者的意识得以觉醒。  相似文献   

19.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以其知识、能力、思想价值等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只能说具有了教学的基本条件,但还必须具有针对学生心理关怀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