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金瑜 《现代教学》2009,(10):28-28
"差生",让人喜欢让人愁:他们的"差"让教育者头疼,他们充满活力的生命又让教育者对他们充满期望。但尊重、理解、热爱"差生"却是一个让人乐见却让人难为的话题。下面我通过一个发生在我们校园的真实故事,来说明包容乃至欣赏学生的缺点,发现学生生命中阳光的一面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林雪 《辅导员》2010,(10):J0008-J0009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员,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优等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暂差生是道具,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也只不过是"导演"在精心排练一场场还算是精彩的剧本罢了。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性"课堂,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3.
雷慧敏 《考试周刊》2011,(54):95-96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1.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
  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
  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高洪昭 《考试周刊》2010,(33):224-224
"双差生"这里是指成绩差、品德差的学生。"差生"班班有、校校有,其区别只是多寡、层次不同而已。"差生"的存在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现实。预防和转化"差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黄丽源 《考试周刊》2011,(41):219-219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就未必做得到了。从这个角度讲,从心底里关爱"差生"才是真正爱学生。要知道,那些"差生",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与呵护。赏识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对他们的一生来说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8.
沈小丽 《考试周刊》2012,(13):174-175
在教育教学中,"不服管教""学业不良"的学生通常被称为"差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虽然我们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却不能回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生问题"。后进生一直是教师的困惑,严重影响教学和教育工作,如何转化后进生已成为所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头等大事,只有转化好后进生才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不让社会产生一个"次品"。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重视差生的转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赵真利 《考试周刊》2011,(33):84-84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双差生",就是纪律和学习都很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确实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转变"双差生"的问题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在地处山区的漾濞一中则更为突出。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学校生源特差,特别是高中部。可以说,我们的差生面初中部接近一半,高中部超过70%。因此,差生转化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解决不好这件事,我们的教学就会毫无收获。我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反复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以下认识:改变差生,须从纪律抓起,从行为习惯抓起;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给学生自主权。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广泛的合作和沟通,必要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语言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质。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后进生,俗名"差生"。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我作为一名从教数十年的农村数学教师,主要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谢茂林 《考试周刊》2011,(22):221-222
"差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条件,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者不当的施教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先天智力发育状况等,都有可能导致"差生"出现,所以转差就成了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特别是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转变"差生"就不可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16.
马玉双 《成才之路》2014,(15):59-59
正作为一名教师,把差生转化为优秀生,使其由失望变为充满希望,在思想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转化差生的做法和体会。一、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坚持用爱心对待他们谁都希望得到爱,包括差生,然而教师普遍喜欢好学生,对差生则另眼相待,致使差生缺少这份爱。所以说,对差生的转化没有感情的投入是不行的!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位差生,取得差生  相似文献   

17.
转化差生是一项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的大力合作 ,但就系统工程诸多因素来说 ,学校教育是实施转化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师是转化差生的核心力量。因为学生尽管受到社会的熏陶和家长的启蒙教育 ,但他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学习在学校 ,经常接受的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帮助教育 ,教师既是他们的良师 ,又是他们的益友 ,他们的内心是乐意接受教师的真诚教诲的 ,这是教师转化差生较有利的条件。一、爱是教师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高尔基说 ,只有爱孩子 ,他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爱差生 ,才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教师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在教育的档案里,曾用名为"差生"、"后进生"。这一称谓的变更,并不是偶然,它标志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任何一个学困生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的作用下,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发展动态之中,只要教育得当,他们都能进步成才。  相似文献   

19.
常规教育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差生,"小雨点"实验的结果转化了部分数学差生.论述了在转变差生中用"高分",即教师赋于学生"高分"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那些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力差的"数学差生",授课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扶"着他们走,并辅以适当的问题设置,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最终掌握课堂讲授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