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红利的构成与困境进行分析。认为人口红利渐微导致竞技人才萎缩、政策红利渐退导致训赛资金受阻、管理红利失序导致体育发展失衡,是我国竞技体育突出的发展困境。建议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应从科学训练选材、提供有偿竞训、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竞技体育的整体环境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境进行归纳与致因分析。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境突出表现为牺牲运动员的健康来提高运动成绩,违德事件频现等。它们由竞技体育追求目标的极端化、规则的非人性化、组织体系的不完善、过度商业化等所致。建议:制定竞技体育的多元发展目标、逐步完善组织体系、加快竞赛规则的人性化建设、加速商业化发展的同时限制运动员的参与时间。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在成就"中国崛起"的同时陷入了发展困境,竞技体育的转型发展呼唤竞技体育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公共服务是竞技体育的应有之义。竞技体育精彩赛事、竞技体育场馆设施、竞技体育精神理念和竞技体育明星效应是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体现,竞技体育从资源垄断、体育管理、计划体育、精英体育向资源共享、体育治理、市场体育、群众体育进行转型发展是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价值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乒乓球所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进行讨论,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与竞技体育的全球协同发展内在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性,并主张站在体育的全球化立场看待竞技体育的发展,淡化竞技体育的体制约束力,让竞技体育发展交由市场规则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科技代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和科技代价密不可分,研究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科技代价的存在.事实上,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代价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人们在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二律悖反".因此,从科技代价的视域看发展,对于深化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众多的竞技体育文化迷失现象伴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而不断产生,主体懈怠、客体限制、环体局限与介体困扰成为竞技体育文化动员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加强竞技体育文化动员的组织引导,完善“体教结合”,建立体育事件应急处置平台,优化竞技体育的制度结构,是走出当前竞技体育文化动员的困境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竞技体育更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模式、结合的内涵和规律及实施对策。同时通过研究认为,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是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颖模式,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体育强国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维型的理解"向"多维化认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单维型的体育强国理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和汇集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国际交往、体育法制、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在内的多维化体育强国认识的三个阶段.研究认为保持和扩大竞技体育的优势是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提,群众体育的普及是体育强国的基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向驱动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积极扩大体育产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基因技术对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最新影响为切入点,在介绍科技与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同时,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技术理性问题进行评述,并强调在哲学的高度上建立符合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诉求的健康体育科技观和技术批判意识。“术道并举”的体育科技观体现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的科技化进程,加强同医学、科技界的合作,坚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科技进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和揭示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关系,运用逻辑法和文献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体育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和作用,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定量测算与评价了科技进步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贡献份额以及影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科技进步是促进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增长的主要动力,应加大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力度,以增强体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两次科技革命与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两次科技革命对竞技体育的影响与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了近代体育思想和竞技体育的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为现代竞技体育竞赛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革命还催化了许多奥林匹克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高新材料技术在竞技体育中运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优良 《体育科研》2001,22(4):52-54
采用文献阅读,调研等方法对高新材料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对竞技体育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对高新材料研究的突破具有促进作用.竞技体育本质决定体育科技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常蕾 《体育与科学》2012,33(2):109-111
推动社会化发展模式是解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瓶颈"的最佳途径,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行这项改革还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举国体制"存在的长期性、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很强大,没有形成成熟的体育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组织"桥梁"、投资竞技体育的高风险性。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与纾解方略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面临多重矛盾交织叠加、改革任务困难重重、路径依赖依然明显、科技赋能水平不高、训练参赛风险增加等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体现在:发展理念制约战略转型,发展方式阻碍结构优化,发展机制制约职业体育改革进程,发展模式影响竞技人才多元培养,发展条件阻滞科技赋能增效,发展环境限制国际话语权提升,等等。提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困囿的纾解方略: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示范引领效应;创新备战模式,全力完成奥运参赛办赛任务;创新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新型举国体制"综合效能;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创新科技引领,通过数字化转型启动竞技体育变革新引擎,从而推动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已经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着深刻影响。在竞技体育高科技手段的广泛使用,已经给体育事业带来诸多科技伦理问题,影响了体育竞技的最初目的与精神。从科技伦理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竞技体育中奥林匹克精神的平衡,是竞技体育面临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却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阻碍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提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道路。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进行分析,并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探讨其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体育科技的发展。同时,体育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科学技术已成为对体育发展水平具有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金牌的背后是科技大战",已成为国际体坛人士的共识,当代竞技体育向高、难、精、尖迅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制约我国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的瓶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潮  贾爱萍 《体育与科学》2011,32(4):95-98,94
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影响和制约体育强国核心内容的竞技体育发展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国内外竞技体育强国没有公认的权威的客观评价标准,我国在向竞技体育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竞技体育的价值观、项目结构布局、后备人才培养、科技支撑、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以及市场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对福建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在深入分析目前我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省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的措施 :1 加快竞技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使竞技体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 调整竞技体育的项目设置 ,扩大竞争面。 3 认真贯彻“科技兴体”的方针 ,加速发展体育科技事业。 4 抓好教练员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教练员水平。 5 建立健全训练网络 ,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6 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20.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群众体育基础不扎实、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建设滞后、体育外交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突破路径: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均衡发展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实力、加快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外交整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