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质来看,教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我国本科的教学目的已经从追求精神价值堕落为追逐功利,教学内容从追求博雅转向对专业的膜拜,教学评价从"重意义"转向"重量化",并且出现了教学思想的枯竭与贫乏。为了消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自我反思的文化图式,以"和合智慧"为内核调整教学文化的要素关系并要以教学交流为途径构建教学文化的个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乡土建筑的建构文化中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与现代符号学内容具有同构性,从二者的适应性与整合性逻辑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传统乡土建筑构筑方式的符号化逻辑原则及其现代意义。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情趣结合的地方性表达是现代乡土建筑建构文化的本质,也只有这种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符号意义的乡土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就传统文化中"尊官贵长"的权威主义对现代社会民主、"人治传统"对现代法治、"重农抑商"对现代商品经济、因循守旧对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等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演进的方向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文化的创新.要实现文化的创新就要培养政府和民众健康的文化心理,培育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把文化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由于在布局、构图上的精密构思而结构严谨、独具一格。在注意到其文本中对于现代"摄影术"大量成功运用现象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其绘景、写人的典型文本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摄影术"融入到现代散文艺术中的过程与表现方式。并通过进一步追寻"摄影术"融入散文的内在动因,挖掘出文化范式这一制约性因素,正是其现代化转型决定了白话散文逐渐脱离传统,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设计领域,传统文化已被作为重要素材与理念运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让设计更有"中国风"韵味。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品的主要环节是设计,所有设计为基础的产品生产,其传承文化理念都是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的滋润。文章在探讨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及展望,以期更好地促进创新工业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现代社会中颇具审美品位和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广告性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会经济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从传统的性心理中走出来,改变对"性"文化思想的伦理冲突,把握其受众心理与价值尺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塑造现代广告中的"性"文化,创造具有美学价值、健康高尚、国情民俗、审美趣味与功能效用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8.
"石门坎现象"是苗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和一场速度惊人的宗教皈依运动。从苗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原始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苗族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的态势与功能,将为诠释"石门坎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探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气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有志"和"有守"两个方面,即在进取方面志气高远,在退守方面不失节操。弘扬华夏民族血脉深处的气节精神,当着力从高校师德建设开始,并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药剂和良方。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62-164
文章从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祈求生命延续、希望婚姻美满幸福、追求富贵的心理等四方面概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陶瓷中常见的吉祥符号及其视觉呈现、从造型、纹饰、色彩、审美性、实用性、文化价值、创作理念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达人"风流行。"达人"是一个旧词,从产生到现在词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虽然在演变中体现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心理,但都有民间势力壮大这一文化现象贯穿其中。本人对词义演变中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从而论证当今"达人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前天津时期社会的大变局下,严复通过求学、社会交往不断突破、改变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限制,实现了其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本文结合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视角,通过结构与行动理论重新梳理并深入挖掘前天津时期严复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白文化是人类符号创造活动的产品。近年来,信息传播领域开始关注符号传播,李白文化的传播有赖于对其符号意义的明晰。从符号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两个层面审视和理解李白文化,为探寻李白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礼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只能用"尚礼"精神来概括。礼既是现实关系,又是原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周公与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尚礼精神对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对解决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三大危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把手机短信这种文化现象及其演进过程纳入人类学视野中,运用人类学关于文化三大层面的基本理念,剖析手机短信的文化意义,揭示手机短信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显示人类学研究社会日常生活现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传统文化视觉性表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现代视觉设计的主体、文化象征意义与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合理,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数字语言的运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学的角度,以日语中的数字"七"为研究对象,从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在文学作品和成语谚语中的体现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七"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神秘又吉祥的数字,探讨日本独特的数字语言及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日本人有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特别遵守社会秩序,禁忌多,自我约束意识强大等很多看起来非常适合文明社会的所谓高素质人群的特点。这些特点与经济发达还有受西方先进文明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民族本身血液里所流淌的"名誉"与"耻感文化"。本文从"武士道"精神中的"名誉"与鲁思.本尼迪克所命名的"耻感文化"的"知耻"心理中寻找当今日本人严谨的行为约束力与严守社会秩序意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穿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全新的事物。但"穿越"文化的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走红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青年群体热衷于包括"穿越"网络游戏、"穿越"影视、"穿越"小说等"穿越"文化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嬗变。深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