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程度,是衡量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具有资源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过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资源观为指导,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与实际效果之间相悖离的矛盾。其资源整合的方法论维度体现如下:以综合式整合处理主导性资源与多样性资源,以汲取式整合对待现实性资源与虚拟性资源,以涵养式整合对待民族性资源与世界性资源,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呈现出了方法要素的技术性与开放性、本体要素的丰富性与共享性、行为要素的交互性与自主性等主要特征.因此积极开发利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很有必要.然而资源开发循旧、网络信息庞杂无序;资源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资源整合滞后、优化意识淡薄等问题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此,应积极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多元开发教育资源;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库、有效挖掘教育资源;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等角度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4.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处于“粗放型”状态,必须对其进行优化整合。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要以对内和谐统一、对外适应发展为价值取向,要遵循政治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持久性原则、差别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相对缺乏,关注到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可持续性的,则少之又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资源开发、资源运用、资源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资源观,整合和配置好各种资源,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从而提高资源运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价值。现阶段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存在诸多问题,资源整合效果欠佳。对此,应该通过观念整合、内容整合、网络整合、队伍整合等途径提升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实现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共享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本文以协同论的视角,努力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失调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所需要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调配、整合的实践活动。从我国高校政工人员之多、机构之健全、财物之保证、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多就可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建设仍与我们的目标有一定距离。比如政工干部的不稳定性、某些资源上的重复浪费以及整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都影响了思想政治资源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引入效益概念,在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后,着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要路径:彰显教育价值,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投入机制;增强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效益概念,在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后,着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要路径:彰显教育价值,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投入机制;增强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自我表露问卷对广西民族地区4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总体自我表露水平偏低;文科生对好朋友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但对老师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低于理工科学生;女大学生对好朋友和一般同学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但对老师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对好朋友、一般同学和老师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对父母、好朋友和一般同学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大一和大四学生对恋人的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师范学院2011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量表对咸阳师范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显性的心理问题。在分析新入学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施瓦茨11个维度的人生价值观问卷对37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女生相比,男生更看重权力价值观;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成就、享乐、自我定向、普遍性、仁善、传统、遵从、安全、精神性价值观;高中文科的大学生与理科生相比更看重成就、享乐、自我定向、普遍性、传统、遵从、安全等价值观;施瓦茨11种价值观念有多项呈现中度到高度相关;家庭经济条件、生源地、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多个价值观念有预测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呈现复杂多元性,对各种价值观选择的概率呈现出均匀分布态势;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生理、心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ores explicit and implicit gender‐science stereotypes and aff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in a sample of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gender‐science stereotyping wa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as the specialization of science subjects progresses through secondary school, becoming stronger from the 10th grade; girls were more inclined to stereotype than boys while this gender differen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rade; (2) girls tend to have an implicit science‐unpleasant/humanities‐pleasant association from the 8th grade, while boys showed a negative implicit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up to the 11th grade. In self‐report, girls preferred humanities to science, while boys preferred science to humanities; (3) implicit affective attitud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mplicit stereotype. In particular, implicit affective attitude has a stronger predictive power on stereotype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the result of which may have more significance for girls.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表》对3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学习策略水平与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年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女大学生使用情感策略的水平高于男大学生。2.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3.城市大学生使用资源管理策略的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4.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年级差异。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A future shortage of science teachers has been predicted, and since women are presently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sciences, they are a good potential source for future science teachers. Unfortunately women appear to become less interested in science as they continue in school. Because the classroom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hown to be related to learning outcomes, it may contribute to women's lack of interest in sciences.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s perceived by fourth grade, seventh grade and high school boys and girls in classes taught by males and females to determine if any perceptual differences existed. The three, two factor MANOVAS (teacher gender by student gender) showed no differences for fourth grade students, one for seventh grade students and thre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eventh grade boys and girls perceived classes taught by females as having more friction than classes taught by males and high school boys and girls perceived classes taught by females as being more difficult than classes taught by males. Further, for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appears that classes are perceived more favorably when the opposite genders are combined. These perceptual differences combined with role modeling may contribute to the lack of women in science. More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causa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为工具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调查贵州省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结果:(1)大学生学生情况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消减,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优于高年级学生;(2)不同学科学生学习情况差异显著,文科较好,而理工科较差;(3)女生的学习态度好于男生,而男生更容易适应大学的学习;(4)农村大学生学习情况优于城镇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习者自身发展,也会对整个班级乃至全校的学习风气产生影响。调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况,有利于教育者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情况恶化,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对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调查发现:男生的学习倦怠明显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明显高于大一学生,但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丽水学院抽取的1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PSQI平均分为6.50±1.78,睡眠障碍者(PSQI≥8)324人,检出率为23.62%,男、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1.13%、25.87%,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睡眠质量问题在性别、城乡、学科、年级间都存在差异,女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生(P〈0.01)、来自农村生源学生不如城镇生源学生(P〈0.05)、文科类学生明显不如理科类学生(P〈0.01)、大一大四学生明显不如大二大三学生(P〈0.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4个方面。有睡眠障碍大学生自评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列前4位分别是睡眠环境、上网时间、作息规律和学习压力。认为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