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语文新课程下诗歌教学存在的就诗论诗、静止化、套路化问题,探求教师灵活整合各种教学元素的方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和诱导作用,带着学生一起热爱诗歌,鉴赏诗歌,走进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让诗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人生体验过程。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借助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助古典文学名著的魔力,可以让诗歌教学变活,可以让学习过程充满一种变化的惊喜,从而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的泱泱大国,浸透着中华民族生命的诗文化,应该最具有灿烂的诗意、夺目的美感和光彩照人的人文精神。如何发挥古典诗歌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的作用,是新课程小学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如身临其境,心领神会,进而百川归海,真正实现信息时代下教育是"海"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相似文献   

5.
邢霞 《语文天地》2013,(13):41-4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高考语文也将古代诗歌列为阅读考查的重要对象。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瑰宝的继承、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还是从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出发,都需要我们增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一、把握特定背景,掌握诗歌情感基调高尔基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诗,往往是心底歌。"即诗歌都是诗人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是心灵的火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含蓄性;诗清新优美,具有优雅高远的意境;诗是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的艺术结晶。读写诗歌就是一个心灵感悟、心灵交融的过程,是一种绝佳的语言渗透过程。利用诗歌教学激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北宋年间苏轼就将"诗中画"作为论诗的一种标准。而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诗歌内容的本位教学而对"诗中画"却常常忽略。那么,"诗中画"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诗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举足轻重,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环境描写对诗歌的重要作用及赏析的方法。一、主体作用诗歌中的"诗中画"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初中第五册课本诗歌单元后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动项目,我把活动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运用比赛形式进行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首先对课文(诗)进行朗读、听读比赛。在准备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感情。因为是比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  相似文献   

9.
杜纪红 《考试周刊》2013,(18):24-25
<正>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我们的祖先吟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的那一刻起,诗歌就以其形式灵活、言简义丰的特点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源头地位,几千年来屹立在我国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所以,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在课堂上发掘诗歌的艺术价值,让学生认识古典诗歌的整体美感,体味诗中真情,想象诗画美景,领悟诗言之理,感受诗语之雅,理应成为古典诗歌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不断探求教学诗歌的有效方法,下面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是诗的国度,不仅有着数量繁多的诗歌作品,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而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得到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充分领悟诗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就需要教师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奇葩,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入诵读诗歌能激发热情,感召人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要体现提升审美情趣、形成情感体验、积淀诗意语言的特点,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可采取激趣、品读、练笔等多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古典诗词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占据了大量篇幅,这对语文教师的古典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词教学应当得到充分重视,但就现今的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诗歌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一块心病,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忘了"诗无达诂"之训,而自作聪明的"说文解字"屡见不鲜;不见声情并茂的激诵恬咏,而学究式的条分缕析随处可见;缺少诗情才艺的欢娱,而庄严肃穆的课堂气氛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正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考和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一、把握诗中的信息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歌要因入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自信“不学诗无以言”的大教育家孔子开启了以“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并使诗教与礼教融为一体。通过诗歌教学来感发意志、陶冶情操、内修德性,完整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同时“诗歌教学对怡养学生美感、拓展其形象思维、优化其语言能力,都发挥了重要和长久的教育价值”,可见诗歌教学是引领学生叩开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要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应当重视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盛行的功利之风,考试的压力使得诗歌教学重知轻感,重教轻悟,重结果轻过程。一首首激情四溢、韵味无穷、美不胜收的诗歌在教师模式化的肢解下,灰飞烟灭,花落水流,零落成泥碾作尘。其结果是:诗样年华的学生离诗歌之美渐行渐远。因此,诗歌教学呼唤诗意的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美不胜收,像诗一样个性...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是中学、中师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就目前的教学实践看,诗歌教学仍是一个难点。有的用教记叙文的方法,给诗分段,归纳段意,把一首充满韵味的诗肢解得七零八落;有的大搞白话对译,将一首充满灵性的诗变成一篇散文,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受到美的熏陶了。出现这些失误,主要是忽视了诗歌的文体特点,忘记了诗歌特有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褚香 《文教资料》2010,(31):59-60
我国素有诗教传统,读诗、尚诗,然而在当前中学教学领域,诗歌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为提高中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引导诗歌教学的实行回归.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诗歌教学的价值: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升华审美趣味;陶冶人文情操,塑造超越品格。力求挖掘中学诗歌教学的真正价值,实践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中,"做活诗人,做活时空,做活诗声,做活诗情,做活诗脉,做活诗言"就会做活诗歌教学。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诗情画意,"情"就是诗情,"景"就是画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对诗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技巧、方法做一些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也仅限于会读、会背,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主题思想,这无疑有碍于学生对诗的整体把握,无法体会诗的内蕴,难以发现诗的美的特征。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会读诗、读好诗,入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入境,收效颇丰。一、诗题入境许多诗的题目,本身就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如《行路难》中的“难”,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对世路坎坷的伤感之意。在诗中,诗人紧扣住“难”字来写。开头就直抒难喝难食胸臆,感叹声中可见郁闷之情。接着用黄河难渡,太行难登…  相似文献   

20.
我们教诗,与教其它文体一样,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要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教。必须分析诗的意境、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学习诗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和修辞等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声凋、节奏,音韵等形式美。这里,我仅就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略抒己见。一、只有通过想象、联想、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则是意境。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再现诗中的意境,必须通过想象、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