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古典诗词教学能够用声音教学再现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吟诵诗歌、再现诗歌中的音乐、学习古人音乐描写法等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觉效果;同时,古典诗词教学能够用色彩和画面渲染诗歌意境,强化学生的视觉印象,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体味诗人的情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古典诗词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3.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4.
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是一首意境很美的诗。全诗通过诗人夜泊大运河时在黑夜中看到渔火所引起的感触,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诗的语言平易,但所表现的内容极为生动,想象丰富。教学时,建议遵循诗歌审美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情境,感受舟中所见,体会诗情画意,再现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诗歌,以其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语言含蓄、凝练,节奏感强成为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通过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诗歌又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学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倡导情景教学。教师要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下面我结合《瀑布》一诗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感谢对手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借助想象来进行创作的。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采用夸张的手法 ,将现实生活重新组合、加工 ,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想象体现在诗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和跳跃性。教学古诗时 ,要注意在分析诗歌语言的同时 ,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将诗人集中凝炼或跳跃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 ,以及诗的未尽之意 ,加以想象补充 ,使画面充实、完整起来。即让学生把诗的艺术形象和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进行形象思维 ,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大致地了解 ,引起丰…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中编选的古诗又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由于古典诗歌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特点,因而很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诗画结合,感受意境,培养想象能力由于学生受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仅凭读诗句、看插图,很难感悟诗的内涵。因而,教学时,为了避免停留在解词析句等知识点的掌握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情景,对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创作、鉴赏离不开想象,诗歌的教学也离不开想象。在诗歌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诗歌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体会诗歌之美。可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想象诗歌内外诗人的形象,想象诗句的未言之意,领略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具体说来,古典诗歌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注意诗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诗歌语言的含意,并进而抓住关键词语,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炼。形象性、抒情性和乐感性强,要评价具体诗句的含义,一定要抓住包念作者感情的词语。考试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判断。诗眼本身不可能太直露地体现情感,必须借助于整体阅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如:“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主要表现的是什么?这一题有四个选项:A秋色己深,风寒露重B月色极佳,赏月良久C风寒…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69-170
现代诗歌鉴赏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根据诗的不同品种,诵读时着重欣赏其某一方面的意境、风采、韵味。应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是诵读的基本前提,如果对诗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诵读。再次,要把握诗的语言特点。现代诗歌鉴赏要通过意象领悟意境。想象是诗的翅膀。在诵读中我们还要驰骋想象,再造新的艺术形象,这样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获得美的享受。现代诗歌鉴赏要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心领神会,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一条基本原则,作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也必须抓住实与虚的结合关系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常见的做法,我以为可有以下几种。1、有些诗歌为了笔墨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常常借助情感、表象、想象、联想来完成对艺术形象、情景意境、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塑造。形象思维是一种包括情感、想象等因素的表象运动。形象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首诗中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说明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潜在的价值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另有研究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诵读优美的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7.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 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古诗的语言美,主要在于语言的音乐美。诗与文的形式差别就是诗强调音乐美,没有音乐美无以成诗。诗歌的意境能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包括意象、联想、想象等基本形式。结合新课标、新教材“突出真实情境下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形象思维启发我们“诗画转换,走近意境”“联结生活,迁移情感”“穿越时空,对话诗人”三种诗歌学习情境的创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