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道理来比喻交人择友的重要性。真诚的友谊是可贵的,每个人都需要友谊,需要朋友。真诚的友谊好比鲜花,需要精心的栽培和浇灌。交知心朋友,更须要慎重,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好朋友的。因此,要教给学生交友的道理,引导他们慎重择友。  相似文献   

2.
三国魏的王肃曾假孔子之名,编撰《孔子家语》一书,共十卷.其《六本篇》中写过如下一段话: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这段话的原意是,同好人相处,就好象走进长满香草香花的屋子,时间久了,便会闻不到它的香气,是被它同化了.同坏人相处,就好象走进出卖咸鱼烂鱼的铺子,时间久了,便会闻不到它的臭气,也是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就红,藏漆的地方就黑,所以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同自己相处的人.我们现在不大用其原意来说明什么问题,而常常抽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二语,来说明感觉适应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花一世界     
有人说,炎黄子孙自称"华夏"民族,是因为古语中"华"即"花",而"夏"为"大"之意。所谓华夏,花之大也。而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自称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以兰为君子之花,更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  相似文献   

4.
成长加油站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高尔基  相似文献   

5.
慎其所处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  相似文献   

6.
提到晋代傅玄这个名字,今天知道的人恐怕不太多,但他说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道的人就很不少。这句话之所以广为人知,流传至今,因为它确有一定的道理。无数事实证明:“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近朱”“近墨”  相似文献   

7.
正孩子认识世界首先是从周围环境开始的,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孩子的行为是融合在他身处的环境中的,如果环境鼓励他嬉闹,他就会玩;如果环境鼓励他踢球,他便会踢;如果环境鼓励他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他就会加入团队。成功的教育一定要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优质的环境不仅能美化校园,且有隐性教育作用,孩子会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春花 《吉林教育》2009,(7):102-102
古人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交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道理来比喻交人择友的重要性。真诚的友谊是可贵的,每个人都需要友谊,需要朋友。真诚的友谊好比鲜花,需要精心的栽培和浇灌。交知心朋友,更须要慎重,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好朋友的。因此,要教给学生交友的道理,引导他们慎重择友。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都离不开朋友。你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忙,你有了烦恼可以找朋友诉说,你感到幸福可以找朋友分享。总之,有了朋友你就会觉得天阔地宽。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说在交往中对人要宽厚,太刻薄就没人愿与之交往了。宽厚是交得住朋友的基础。交朋友更要讲诚信,无诚则无信,无信则无友,这是朋友交得久的关键。因此,宽厚、诚信被人们称誉为交友美德。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可称为交友好习惯的是:和朋友说“不”。能够说“不”,朋友才能交得好。平时与朋友交往,温顺随和是大家都喜欢的,也是很多人能够做…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们的生存之所,它虽是静止的无声无息之物,却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和造就着人们,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作为校长,必须重视学校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并充  相似文献   

12.
自孔子学说形成以来,探讨人伦关系始终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朋友关系更是人伦关系的重要内容。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乐于交友但不主张滥交友;他提出了交友的标准,并对朋友如何相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些内容对当今社会的人际交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交友之态     
所谓"交友之态",就是结交朋友的意向和态度,也指人世间社交的常态,即"世态"。所谓"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也可以说是两种"交态",但那只是两个极端。因为世上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小人都不多。大多数人,处在君子与小  相似文献   

14.
古语曰:“友者,师之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是以重视交友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其特色的。认真总结古代教育家的交友思想,对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不无益处。孔子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教育家,对交友的重要性就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因为他认为朋友对个人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择友不可不慎。他提出  相似文献   

15.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亦。"这句古语在实例中经常能得到印证,流传很久的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与邻居同伴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办丧事;再搬到集市,孟子又和同伴,模仿商人做生意;后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跟着学礼数,读经书,为成就孟子打下了基础。与彼时孟子年龄相仿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不同步,自我意识增强,但在认知上,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在情感上,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理上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但从众心理又十分明显。因此,青少年身边有一个怎样的同伴,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资料进行整合,并且结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等样本数据来探讨分析"同伴"在预防、矫正青少年犯罪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圣贤的交友标准 关于交朋友,先贤们都很有话说.荀子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他们都在强调,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品.当然,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大概还得是孔老夫子,毕竟《论语》开篇便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7.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任(nìng),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这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19.
交友之态     
《同学少年》2016,(2):30-31
<正>所谓"交友之态",就是结交朋友的意向和态度,也指人世间社交的常态,即"世态"。所谓"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也可以说是两种"交态",但那只是两个极端,因为世上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小人都不多,大多数人,处在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妨称之为"常人"。常人的"交态"也就是人世间社交的"常态"。通常的"交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有目的"。常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交友,是《论语》中涉及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论语》而言,从如何交友、交怎样的朋友和如何与朋友相处等方面简述孔子丰富的交友思想,指出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