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卜怡凡 《科教导刊》2023,(23):98-100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对他人的情感感受进行理解的能力。基于情感劳动的角度,教师的情感表达主要呈现三个方面:需要的情感表达;感觉的情感表达;表现的情感表达。文章针对三种呈现方式提出其调节的策略,以改进教师的情感表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情感表达是透过语言与非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的一种能力。情感表达是理解教师情感劳动的重要窗口,从情感体制理论的视角看,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多种调适机制的影响,相应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即教育教学工作领域的整饰机制、人际互动领域的表演机制和教师身份构建领域的认同机制。教师情感表达在这三种调适机制之间穿梭,由此衍生出多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内容和方式,其共同点可能与教师赋予工作的意义有关,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情感规则的制约,而教师身份认同和人际互动情境又重塑教师对情感规则的感知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黄桂林 《辽宁教育》2000,(12):33-34
书面语言是作者情感的爆发、心理的升华,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的结晶。语言训练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剖析,由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情感(也即思想内容),探究情感表达的语言艺术。而语言情感与语言艺术是一个统一体,语言情感借助语言艺术来表达,语言艺术凭借语言情感来显示。在语言训练中,须在引导理解语言情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张建永  苗青 《考试周刊》2012,(34):25-26
在空间造型语言中情感的有效表达是通过理性的认识和架构实现的,在空间造型表达的语言中重叠和并置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并以多重空间的重叠与并置使情感和主题表达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表达是教育存在与创新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教育表达需要遵循的规则和框架,教育表达语言代表了一定时代背景下经过主观意志加工后的经验知识.在教育的人际传播之中,语言表达不仅有其特定的教育定位,也以逻辑、情感、道德层次化结构呈现出来.如果将教育表达语言视为一个球体,那么实践基石上科学逻辑是教育表达语言的“地表层”设置,人文渗透下充沛的情感是教育表达语言的“地幔层”设置,生命反思中高尚的道德是教育表达语言的“地心层”设置.只有理清教育表达语言的结构层次,将逻辑、情感、道德由表及里不断强化,才能真正使教育表达语言回归教育本质,成为促进教育质效提升的关键钥匙.  相似文献   

6.
书面语言是作者情感的爆发、心理的升华,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的结晶。语言训练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剖析,由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情感 (也即思想内容 ),探究情感表达的语言艺术。而语言情感与语言艺术是一个统一体,语言情感借助语言艺术来表达,语言艺术凭借语言情感来显示。在语言训练中,须在引导理解语言情感的基础上,有机延伸,以情感表达方法的探究来揭示语言艺术,进而弄清楚语言艺术对语言情感的指向作用,语言情感对语言艺术的依附关系,从而在语言情感与语言艺术的联系中促进语言训练的升华。否则,离开语言情感去探究语…  相似文献   

7.
语言不仅有表达说话者经验的功能,还能表达人际功能,即能够表达交际者的情感态度等等。称谓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既可以表达正面的态度,也可以表达负面的态度;能够体现积极的情感意义,也能体现消极的情感意义。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从情感和判断两个方面分析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出现的称谓语的态度意义。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它赋予世界上独特的语言———肢体语言。舞蹈中肢体语言不是单纯的四肢舞动,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舞蹈中的情感表现被视为最高层次的情感表现。一个舞蹈作品从编导创作、演员的表现、直到观众的动情都具有情感因素,编导的创作情感和演员对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有感而发。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表演出感人的优秀舞蹈作品。编导要用心去编舞表达内心的情感,演员要用心去表达作品的情感,最后才能调动和激发起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自古重抒情,而词在表情方面更有其独擅之处,特别是唐宋词尤善表达委婉细腻的柔情。情感的表达与语言语言形式的运用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而语言是体现情感表达的可感形式。因此,词中的语言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情感符号。分析唐宋词的情感符号可以得出情感符号的趋同性、差异性及组合性三个特征。情感符号的这三个特征也分别反映了语言形式的同一性、多样性及发展性。  相似文献   

10.
色彩观念经过历代艺术家漫长时间的努力与探索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色彩不仅是一种绘画语言,更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入手,在充分分析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共性和个性后,探讨色彩对于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对于丰富英语内涵及介绍中国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中式英语则属于不规范英语,它只是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际和写作翻译中,由于受到英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另类英语。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含义,然后讨论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最后探讨了中国英语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深层次成因,并探索中国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突破,实现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科学结合,课题组针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共计185人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造成中国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教育体制与内部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目前高校需要从中国文化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和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主动反思等方面切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渗透与教育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英语的全球化将导致英语的殖民化和霸权化,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及其文化不应以牺牲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学习为代价。而中国英语体现中国身份的表现层面:词汇和句法语篇则表明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使得中国英语的出现具有其客观合理性,是向世界传播中国身份和文化输出的有力工具,应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ransfer of reading-related cognitive skills betwee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L1) and English (L2) among Chinese children in Hong Kong. Fifty-three Grade 2 students were tested on word reading, phonological, orthographic and rapid naming skills in Chinese (L1) and English (L2).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asures 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rapid naming, but not in orthographic skills; (b) significan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rapid naming skills and English rhyme awareness for predicting Chinese word reading after controlling for all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ognitive measures; (c) significan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English phonological skills and Chinese orthographic skills (a negative one) for predicting English word reading after controlling for all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cognitive measures; and (d) significan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rhyme awareness for predicting English phonemic awarenes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nitial evidence that developing reading-related cognitive skills in English may have facilitative effects on Chinese word reading development. They also suggest that Chinese orthographic skills or tactics may not be helpful for learning to read English words among ESL learners; and that Chinese rhyme awareness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honemic awareness which is an essential skill predicting ESL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反应时方法考察一语词汇化对中国学生二语词汇推理加工时间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汉语词汇化影响英语词汇推理加工时间进程,受试汉语词汇化目标词意义推理时间明显快于非词汇化目标词;(2)受试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与其汉语词汇化英语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汉语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以及词汇化和非词汇化英语目标词义推理时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3)受试汉语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与其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时间,以及汉语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成功率与其非词汇化目标词义推理时间也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汉语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等,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承担重要角色.而英语和汉语是高度发展的两大重要语系,历史悠久,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英汉语言,广大学习者必须加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历时语言学来看,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体系,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和联系,相辅相成。中国英语绝不是制度化变体,而是一个行为变体和国际化变体。同时,中国英语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中国思想与理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研究了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处理好标准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关系。教师应结合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的口语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部分,调查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短语动词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中使用以go,come,get等为中心动词的短语动词的频次总体明显低于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频次,呈现少用现象。这种少用现象的可能原因为中国学生对短语动词本身的语体特征理解不够及其所采取的保险策略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英语学习者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并且受到汉语的影响,常常把汉语的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导致了母语负迁移的产生,造成英语表达错误。本文在简单介绍语言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提出减少汉语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