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语义的范畴划分到模糊语义的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模糊集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境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可看出,这些研究理论指出的模糊语言的研究向语用方向的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进一步地从语言的开放性来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的社会性探讨话语受到权力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模糊;从语言的修辞性来探讨模糊语言具有的修辞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是模糊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它的存在从语言内部揭示了范畴界限的模糊性。本文针对模糊限制语的一个主要语义功能——充当范畴变动语,对这类模糊限制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式,并分析了其在两种语言中改变范畴结构的具体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意义不仅限于语言内部,还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认知,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人们认识世界的体验性源于象似性.翻译过程中词义的选择受到范畴等级以及语际间象似性程度的制约,这是译者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命题模式因语言不同而不同,且受到语言文化、观察视角、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如现代汉语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和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命题模式体现了不同范畴的接口关系。范畴接口限制了范畴成员以及子范畴在各个范畴间的自由流动和分配。一个成员划分到哪个范畴,是由视角接口和文化范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哲学基础来看,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又反映思维,二者在反映过程中存在象似性现象,而这种象似性是逐步减弱的,这就是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导致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语言世界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同时,兼论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与非范畴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语言中成员最多、地位最重要的三大词类;空间性、时间性、程度性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三大语义范畴。就典型成员而言,三大词类与三大语义范畴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但语言是复杂的,每大词类内部都包含若干小类,故上述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形容词就具有空间性语义范畴。本文即对空间性形容词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词汇模糊容忍度与大学生CET4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经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词汇模糊容忍度和CET4成绩具有强正相关性。经访谈发现,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确学习思想使其词汇模糊容忍度低下并因此影响学习效果。这一结果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虽然模糊语义界限不明,人们仍然能够运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这与人们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从认知角度可剖析人们是如何运用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对模糊语义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理解的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9.
曾瑜薇 《现代语文》2007,(12):84-86
引言 模糊语言是缺少精确性的语言.语言自身所固有的模糊性是模糊语言的自然属性,它的存在主要表现在语言单位与单位之间具有界限的不确定性和语言单位自身具有模糊性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最早将“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加以建构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1965年,查德教授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该文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ysets(一般译为“模糊集”)。它们的存在,在人们抽象思维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人类的认识能力具有一种模糊性。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思维都要用语言来表达,这就使语言也带上了模糊性质。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析了汉维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立法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运用有的是立法者利用模糊语言的优点而故意为之;有的则是自然语言的先天不足使立法者被迫不得以而为之。前者称为主动模糊,后者称为被动模糊。主动模糊语言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起到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动模糊语言不仅使法律法规在现实中难以操作,而且会给一些素质不高的司法人员留下"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趋利避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运用和理解模糊词语的原则,既探寻确定模糊词语意义的方法,又探寻限制被动模糊语言模糊过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嘉璐  袁亦宁 《海外英语》2012,(17):162-164
语言作为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思维成果的方式存在着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征。翻译活动需要在不同语族的语言之间或者同一语族的不同语言进行词语间的同义转换,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很少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翻译活动中的词义选择问题由此而生。如何恰当处理意义的模糊性和传达原文真实意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该文从文化巨著《红楼梦》的杨宪益汉英译文中的选取了部分例子,对于词义选择现象进行分类探讨,希望能够为译者在从事汉英翻译活动中的词义选择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禹奇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3-115
论述了翻译标准、翻译理解及翻译表达的模糊性,阐明了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转换的精确性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的,因而翻译时对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不可偏废、不可夸大,才能制成好译文。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中。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来看,尤以词汇层面的语义模糊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论文对20世纪后期国内外有关词义模糊的主要研究作一简要评述,为以后的词义模糊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语言的模糊来宣传产品、传播信息或观念,引导和感召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使用模糊译模糊、精确译模糊、增加模糊表达、将英语中的模糊表达译成汉语的四字词组等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模糊性,使译文更能贴近原文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庭审判过程中讯问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语言,既要求准确,又存在模糊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法庭讯问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必要和客观的,有着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适用范围。并由此可知,模糊语言是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有其特定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