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课程的因素,包括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状态与行为。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如何在课堂上捕捉生成性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让英语课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被动,课堂呈现出“活”的状态。面对“活”起来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我用以下“案例 反思”的形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静 《现代教学》2006,(1):76-77
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被动,课堂呈现出“活”的状态。面对“活”起来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我用以下“案例+反思”的形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新课程所关注的是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活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爱好、注意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学生的课堂行为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静听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呈现出“活”的互动生成的状态。生成性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活”起来的课堂,教师如果不及时改变自身意识、行为来适应新课堂,就会影响课堂生成及生成质量,使我们的课堂重新走向“封闭”。一道练习题的教学,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教学片段]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6页第4题班上开联欢会,同学们布置教室,要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气球:蓝黄黄红红红红蓝黄黄红红红红。买了48个红气球,应该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课堂教学是否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产生更多的“能量”,关键在于课堂是否有更多的“生成土壤”,而土壤的培育者就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更好的阅读体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第一步,这一环节准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建构的结果。教师要建构课堂知识需要三个主要条件:教师对知识和教学价值的再认识;教师对自身主体价值的再认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等对教师进行课堂知识建构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但要生成课堂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备课时的精心预设,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只有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了教学预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这就决定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韩积崇 《考试周刊》2012,(77):56-5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而没有“动态”的课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动态生成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相似文献   

12.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生长和建构,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调整形成的活动过程。这是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过程。生成性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学识渊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仲  蒋岭 《学子》2012,(3):37-38
微型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主要特征表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了学生的参与,而是授课教师15~20分钟“独角戏”式的教学流程演示。这样的“独角戏”并非是自己在“演”,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虽没有学生现场的“生成”,但教者要做更多的课堂“前期准备”。因为“微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教学中的生成更多地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是学生智慧火花的展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中运用自身的智慧,灵活的调控课堂生成,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但动态生成的如果不能把握一定的“度”和“量”,也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把学生的随堂生成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生成资源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8.
许强 《生活教育》2013,(11):72-73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养成课程资源意识,迅速地识别、敏锐地捕捉这些意外生成的有积极教育价值的资源。善待课堂生成资源,用好生成资源,让更多“意外”化为精彩!  相似文献   

19.
金鑫 《辅导员》2009,(9):31-32
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毋庸置疑,现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堂的点睛之笔。那么,如何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课标课程提倡生成性课堂教学:"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也就使得实施课标课程以来,原先在教学中被忽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逐渐进入教学视野,学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也因此而开始产生丰富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