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陈染以先锋姿态创作出《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等作品,其内容被一些批评家认为具有"个人化"、"私人化"性质,其写作被称为"女主主义写作",作品被认作是"私小说"。在陈染及其代表作《私人生活》面临经典化的当下,不同的当代文学史对于陈染及其创作的命名并未取得一致,但其创作的"私人"性质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论文试图以90年代对陈染及当时与其写作具有相似性的林白等人创作的评论为出发点,从"私人性"的获得、"私人化"产生的异议、"个人化"的消解与"私人化"仿制等方面来探讨批评家们在90年代对于陈染等写作的不同定位及在市场化环境下"私人"性质的建立与消解。  相似文献   

3.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名噪一时的“私人化写作”已成明日黄花,陈染及其作品却沉静地留在了文学史的河床。本文以陈染的小说、散文及诗歌为研究对象,循着陈染写作理念的嬗变痕迹,将其作品的抒写主题归拢为命运与恐惧、孤独与残缺,在将陈染作品解读为女性经验文本的同时,试图阐述其突破性别框限所呈现的普遍性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极具先锋精神的一位创作者,陈染在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一席。坚持女性视角的写作,也让陈染的作品带着浓厚而鲜明的性别色彩和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文章以陈染近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梦回》为切入点,探讨了陈染借小说投射出的对于现代女性生活现状的一种忧虑和思考。"梦"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小说中围绕"梦"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来诠释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梦"表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陈染作为当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在她独具特色的女性经验文本中,孤独是她用来探寻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家园的一个特殊的视角,是作家当下的写作与人生方式的直接体现。孤独在作家的小说文本里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分裂的自我、自闭情境。  相似文献   

7.
陈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对陈染小说的评述中,众多的评论家强调的是陈染的私人写作(个人写作),而本文则从陈染的小说出发,对陈染笔下众多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找出了几个共同点,以便更深刻地认识陈染,把握陈染.  相似文献   

8.
作为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虹影的写作迥然异于同时期的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她的写作暗示了女性写作的一种发展方向:把女性放置在广阔的现实场景中,把公共空间、历史和女性经验结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充实的生活质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我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书写个人的女性作家。她们不写宏大的叙事,淡化历史,特别关注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况,这样的作家作品,我们称其为个人化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陈染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有一些鲜明的印记: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浓郁的孤独感;自我之恋;对理想爱情的找寻与迷茫、希望和绝望。  相似文献   

10.
《私人生活》在两个层面传达出陈染的写作本意:一是文本中内在化的时间意识体现出作家对时间历史性与哲学性的独立思考;二是作家借用频繁出现的鸟意象将回忆、现实、梦境与幻觉交织呈现,使得时序互相倒置彼此渗透,空间形式也愈加多维化。在此基础上,陈染最终将内在化的时间意识与私人化的空间结构融合交汇,共同彰显出小说深层意蕴和女性成长史中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精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网,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然而纯然单性的操作策略及“向市场示爱”的嫌疑又使这种写作本身变得尴尬、无奈。  相似文献   

12.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清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间,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然而纯然单性的操作策略及“向市场示爱”的嫌疑又使这种写作本身变得尴尬、无奈。  相似文献   

13.
童年经验对于作家及其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例如色彩的运用,主题的选择,情感的基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等等。陈染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无论是缺失性的还是丰富性的童年经验,都在潜移默化的指导和规范着陈染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陈染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对孤独给予真诚关注的少数女性作家之一。这主要源于她的生活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体验。陈染的个性化写作,突出表现在抛弃宏大叙事,转而关注女性主体构建上。她的作品传递着对人类孤独存在的独特体悟,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的哲思。  相似文献   

15.
父权社会里,女性处于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的最底层,终生被禁锢在家庭、性爱的封闭性圈子内,一切社会性活动均与女性无关。今天,女性开始广泛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但是,女性“私人的、非历史的、非政治的”[1]特质依旧本改变,女性真正拥有的仍然只是“一间自己的屋子”。[2]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化”小说与真正的女性写作同时出现是理所当然的。陈染、林白抓住女性生命体验的原点,从女性身体、爱欲出发构造女性文化空间,又以女性意识作为内在立场对之进行探究、分析和领悟,这标示了当代女性写作的文化自觉,意味着男权文化空间里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一批年轻的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感召下,将女性自身的隐秘经验提升到叙事文本的中心位置,她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的"躯体写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而林白、陈染作为"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以异于他人的写作姿态和不同寻常的作品风格活跃于文坛,其作品在对女性话语的构建,言说方式的创新以及女性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追寻等方面都有着开创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殷波 《现代语文》2008,(2):87-88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写作群,本文以陈染小说为例,关注90年代后女性写作的整体特征,尤其注意到陈染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自觉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18.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大量的文本执著地探求着女性特殊的心理经验 ,体现了明显的现代性色彩 ,为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陈染文本的整体性解读 ,揭示陈染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为女性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及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陈染创作中的女性书写视角、叙事策略、话语方式和两性精神追求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陈染女性写作中对男权话语理性突围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与其说孤独是陈染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不如说是她有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文本中所透露出的女性意识则是陈染逃避公众话语的手段。本文试图以陈染小说为解读对象.展示她所选择的孤独历程及这种选择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