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炉中煤》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从强烈的感情色彩、新颖的构思、奇特的艺术形象、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分析了《炉中煤》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晚霞》与《湘君》、《湘夫人》在许多细节上完全相同,在意境、氛围上惊人的相似.尤其用荷叶盖屋这个细节,雄辩地证明了二者绝非巧合。而蒲松龄对屈原又极为推崇,因此,有理由说《晚霞》脱胎于《湘君》、《湘夫人》,更宽广地说,脱胎于《九歌》。《晚霞》是一篇纪念屈原的小说。蒲松龄和屈原在身世和文学趋向上有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九歌》组诗并非屈原纯粹无意的艺术加工 ,而是借助楚地民间原有的诗歌形式所创造的发愤抒情之作。“湘君”“湘夫人”与舜之二妃无关。此两篇的主旨在于抒写作者求君、求贤的失败 ,表达孤独、无助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两首诗在课本上和郭沫若的《雷电颂》(《屈原》中的一段抒情独白)编为一个诗歌单元。三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的关注,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教学目的可定为: (一)学习诗人关心祖国人民命运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本(人教版)。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炽烈的情感,撼天动地,不愧为抒情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六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严峻的政治斗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抒情诗《离骚》、《天问》,抒情组诗《九歌》、《九章》。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为追求进步理想的斗争意志和激情,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且不说他的诗歌怎样影响后代,直到两  相似文献   

7.
《炉中煤》是《女神》中优秀的篇章。谈论郭沫若的诗,谈论《女神》,《炉中煤》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注意,并得到一致的肯定。但是,历来对于这首诗的写作年月却都弄错了。人们都根据(《女神》中所记载,认为它是“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这是不正确的。首先,这首诗最早发表在《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那是一九二○年二月四日,可见“十二月”是靠不住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只存在于戏剧之中,在诗歌、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中,也都可以渗透、弥漫着悲剧性的气氛,表现出以沉郁、哀怨、悲愤、忧患为特色的审美质素。屈原的《涉江》就是一篇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这首诗同《离骚》以及《九章》中的其他诸篇一样,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杰作。在诗中,诗人描述了流放中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9.
冯丽 《考试周刊》2014,(44):46-46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表达对湘水女神的思念仰慕之词。湘水女神是忠贞的湘君的凄美爱情的对象,彰显湘夫人的魅力。面对如此绝代佳人,湘君用独特的方式赢得佳人垂青,表达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湘君不顾一切地追求湘夫人,正如屈原不顾一切地追随楚怀王。屈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湘水男神对女神的追思渴盼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用于祭祀的歌舞俗曲改编而成的一组祭歌。《湘君》和《湘夫人》是其中一组独特的爱情诗篇。本文着重从文本内证的角度,浅析《湘君》《湘夫人》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一)“湘君”“湘夫人”分别所指何人?(二)分别由何人演唱?并且剖析论证“捐”“遗”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雷电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屈原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完成了屈原形象的最后一次冲刺。其艺术特点突出,极具浪漫主义的特征,同时又有表现主义的成份,结合两者分析。才更接近作者的抒情本质。  相似文献   

12.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13.
将《湘夫人》的主旨理解为湘君、湘夫人的一场爱情故事其实是一场误读。其中包括人物性别的误读,目前学界并无确切证据证明湘君为男性神,相反有不少资料认为其为女性神;人物关系的误读,湘君、湘夫人到底所指为谁,是何关系,并不明了;人物形象的误读,"恋爱说"不仅歪曲了舜的明君形象,也颠覆了作者本人的忠君爱国形象;最重要的是文本的误读,"恋爱说"无法清楚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疑难之处。湘君、湘夫人应为姐妹神,屈原借用了楚地祭神乐曲,修改原先的祭词,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忠君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4.
《雷电颂》节选自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这些抒情独自,像狂风席卷天地,如惊雷震撼山岳,似闪电劈开长空,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是屈原悲愤感情的总爆发,是全剧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历史剧《屈原》以其特有的沉郁诗意,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与时代的悲剧精神震撼剧坛,成为郭沫若的代表作,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位。本文从语言方面探讨其性格化、动作性和抒情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17.
《炉中煤》是郭沫若《女神》中的重要作品,是五四时期很有代表性的诗篇。该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拟人化自白形式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诗的表现形式的探求精神,其艺术成就在《女神》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8.
屈原《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九章》描写众多文学形象,创造意境,记叙屈原遭馋被逐的事件、时间、行程、地域环境,抒发不幸遭际的特有情思,具有旅游文学纪行真实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本(人教版)。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炽烈的情感,撼天动地,不愧为抒情艺术的瑰宝。一、典型环境是抒发情感的基础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而又受到奸佞迫害的的爱国者形象。本文开篇的舞台说明写道:“他手足戴着刑具,颈是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这时他看到囚禁他的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和令人窒息的气氛;遥望殿外,电闪雷鸣,狂风大…  相似文献   

20.
鉴赏诗歌,不能不辨诗味。好的诗篇,诗味是多方面的。屈原的《涉江》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须仔细品味。 1.情味诗,是以情动人的,是抒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