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中国纪录片20年回顾展的意义十分重要,就历史而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实际上是40多年,好比是人到中年。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的20年或过去的40年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去思考今后的路如何走,而不是仅仅沉浸在对往日成就的回忆中。往日的成就有目共睹,已经成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新的历史则要我们去开拓创造。因此,这次会议应当既回忆,又思考,在回忆的基础上思考,要争取为今后20年提出带有方向性的意见,这个会才不算白开。  相似文献   

2.
冷冶夫 《声屏世界》2004,(10):23-24
中国纪录片第一次高喊“打倒解说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年代,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纪录片创作者们觉得,“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十年过去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之路是不是—马平川呢?2004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纪录片大奖”评选活动拉下了帷幕,可以说,这次评选活动是对中国纪录片新人新作的检阅,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范本,纪录片创作者在思考,电视人在思考,整个电视界都在思考。  相似文献   

3.
应启明 《视听界》2008,(1):31-32
纪录片在中国似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纪录片有价值但没市场,是个亏本的买卖。除非有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否则中国纪录片创作难以为继。纪录片究竟有没有市场?如果有如何走?纪录片专业频道能否依赖市场得以生存、发展?当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经营和管理上海纪实频道时,这些问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思考,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回答。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纪录片现代化进程三大因素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 20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因素,而中国纪录片的理论界对此尚未作出明晰的甄别和理性的判断。本文旨在对这三大因素作理性上的思考与分析,使我们对纪录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今后中国纪录片的选材、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总结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希望塑造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少应当是一个负责任的、遵守国际公认规则的、充满机会的大国。因此,凡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都应当是我们在从事对外成就报道时重点要把握的题材。 题材的把握 从实际报道的内容来说,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搞改革开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  相似文献   

6.
王一如 《传媒》2021,(20):67-68
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像档案,也反映和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重大题材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留存时代记忆、启迪人类心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2018年,18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上映仅三天,芒果TV、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上点播观看量便突破10万.新浪微博上,"我们一起走过"的话题阅读量更是超过3000万.这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通过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该纪录片精选了107个典型的改革故事,18个摄制组历时5个月,走访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1300多个小时的纪实素材,采访了183位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是近年来我国纪录片领域完成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成为一种记忆,当记忆被淡忘,历史文献片的作用就是,打开尘封在时间隧道深处的记忆,让历史从中走出来,生动鲜活地上演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展现给今天的观众,从而能给观众一个或者多个审视历史的角度,进而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历史、获得感知。历史文献片,当然首先要重“史”,但是,在厚重广阔辽远的历史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史之“魂”。而如何去把握这史之“魂”,如何使史之“魂”在历史文献纪录片中放射出五彩缤纷的灵光,则是我们这些纪录片工作者所应当牢记不忘并孜孜以求的要务。2005年,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江鸣 《传媒观察》2003,(6):55-56
纪录是一种态度 什么是纪录片?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纪录片?我们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纪录片?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尽一致,但都不难回答。我们可以说,纪录片是感性的,也可说是理性的,它总在事实中发现和寻找真理。20年来,纪录片用影像手段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个片断,虽然并不完整,但都贯穿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否认,纪录片是个人的,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表达着个人的独立的观点和审美情趣,但我们必须强调,它又是社会的,理应承载社会和时代的责任,对公众负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9.
王健 《传媒》2021,(19):59-61
202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社推出扶贫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摄制历时3年,从全国1326个扶贫故事中筛选出21个典型案例,分为《减贫之路》《扶贫智慧》《志启未来》3个篇章.纪录片以权威史料文献、典型扶贫案例、独特叙事方式,系统展示了中国扶贫成就和世界贡献,勾绘了中国扶贫开发30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充分彰显了党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引发了海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知名导演、制片、编剧柯文思说:"本片抛出了一个已成为全球问题的话题.当我们从越来越长寿的生命中受益时,也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的精神状况跟不上身体状况.这种令人心碎的情感旅程进入一种需要密切观察的状态时,教会我们所有的人,要相信坚持和爱的力量,相信夫妻关系可以经得住最艰难的考验."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这部纪录片的两位主人公——我的叔公树锋和叔婆味芳,是他们的爱触动我们想做这部纪录片,是他们的爱成就了这部纪录片,也是他们的爱让更多的人拥有和传播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