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1页:“20世纪初,俄国的工业生产已占世界第五位。”第2页又说“俄国在十月革命前只是一个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俄国处于什么水平?$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2.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2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中的“俄国(1922年后为苏联)”应改为“苏俄(1922年后为苏联)”。“俄国”应为“苏俄”$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外国文学(下)》第3页和《外国文学学习指导书》第57页,都说冯维辛创作有一部喜剧《旅》。但就我见到的一些教材和资料,又都说冯维辛写有一部喜剧《旅长》(“冯维辛一七六六年写《旅长》”——高尔基《俄国文学史》第26页,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第一版。“一七六六年,冯维辛的第一篇创作喜剧《旅长》出版了。”——布罗茨基主编《俄国文学史》上卷第161页,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第一版。“冯维辛……成名之作《旅长》是俄国最早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6.
张彬 《历史学习》2000,(7):23-23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83页上说:“俄国在为争夺巴尔干同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遭到失败。”第101页上又说:“1853年,俄国大军入侵土耳其。第二年,英法……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93页《19世纪中期的日本》图中的日本海沿岸领土到1860年才割让给俄国,所以图中径直把这一地区标为俄国是不对的。毋忘“中期”$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王长兴  相似文献   

8.
首都“北京”有时竟被标为“京师”(课本第6页《清朝疆域》图、第 5 4页《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 13 7页《1917至 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我们不知如此标法是出于什么考虑 ,难道这是出诸一种严肃认真的考虑而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吗 ?《中国历史》第三册 首都“北京”可标为“京师”吗?$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他答复米海洛夫斯基的论文的“信”(第1卷,第126页) 是指马克思致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这封信是1877年马克思读到米海洛夫斯基的“尤·茹柯夫斯基先生审判下的马克思”一文时写的(该文是米海洛夫斯基与资产阶级学者茹柯夫斯基论战时所写的,发表于“祖国纪事”1877年10月第10期)。马克思逝世后,这封信由恩格斯抄写出来寄到俄国,在俄国引起了很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上册第139页有这样一句话:“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下册第4页又是这样讲的:“苏维埃政府深切了解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于1918年春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两段话都提及俄国退出战争,但时间却不一样。前者是1917年,后者是1918年春。许多学生提出疑问:“俄国退出大战到底是哪一年?”笔者就此翻阅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11月8日),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和平法令》,外交人民委员部向各交战国政府发出照会,…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19页:“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笔者认为课本对“巴黎和会的召开”解释不妥。因为“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的只有战胜国即协约国集团(不包括沙俄,因沙皇俄国已灭亡,被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取代),而战败国没有参加。其依据如下:其一,按《世界近代现代史》旧课本下册第25页的说法:“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没有参加。”这说明苏俄和所有战败国都没有参加巴…  相似文献   

12.
新旧混杂     
课本第99页《俄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图,其实是把旧版《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中“17至18世纪的俄国”一章中的附图原样照搬而来,结果,造成地图内容与课文内容完全脱节。新旧混杂$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王长兴  相似文献   

13.
列宁同志曾写过一篇经典文章——《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0页—389页),此文是为了解决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迫切问题”应该“从何着手”而写。  相似文献   

14.
列宁非常喜欢诗人涅克拉索夫形容俄国的诗句:“俄罗斯母亲呵!你又贫穷又富饶,你又强大又软弱。”十月革命后,为改变俄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列宁立即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无论如何要使俄罗斯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变成真正富强的国家。”(《列宁全集》第27卷第146页)并且指明,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把创造高于  相似文献   

15.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诗人,他的创作把俄罗斯文学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在他之前,虽然俄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卡拉姆辛、拉季舍夫、克雷洛夫和格里鲍耶陀夫等一批天才的作家和诗人,然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普希金第一个以非凡的忠实性和洞察力猫写了俄国风习和俄国人民不同阶层的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下卷(一),16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别林斯基则称他是“第一个既是伟大的又是民族的俄国诗人”。(《别林斯基论文学》89页,新文艺出版社)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真正的先驱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战争。”在这里不论是在题目中,或是在正文叙述中,都把克里米亚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甚至在第98页这一节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略微懂得历史的人就会清楚,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大帝国,根本不能算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试验修订本)在总结“两省一市”试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此次试验修订本与试验本相比,在下列十处基础知识的叙述方面有所变动。1.第13页,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五项内容: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改成“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2.第13页,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表格中,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平方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98页)和“俄国的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尼·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页),在哲学上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以前的最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学说,是当时俄国的最杰出的哲学家。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贵族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极力宣扬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以维护沙皇专制制度,反对民主革命,坚持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思想体系。在这种现实的条件下,要把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就必须批判唯心论,坚持唯物论;不批判唯心论,不宣传唯物论,就不能把革命向前推进一步,更不能使群众感奋起来,进行改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16页《俄国侵吞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沙俄通过军事威胁、外交讹诈、偷移界碑等多种卑鄙无耻手段蚕食鲸吞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但细究此图 ,我认为有两处明显失误 :一、“爱珲”并非当时地名 ,“爱珲”系“瑷珲”之误。主要理由有三 :(一 )《中学历史词典》第 198页注 :“《瑷珲条约》全称《中俄瑷珲条约》 ,185 8年 (咸丰八年》5月 2 8日……在瑷珲 (今黑龙江爱辉县 )签订。”《中国近代史词典》第 110页注 :“……《中俄瑷珲条约》……瑷珲 (今爱辉县、爱辉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第 78页《沙…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98页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第一目是《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其中说,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日甚一日,并重点讲述了俄国的扩张。俄国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工业革命的(课本第67页),而课文所述事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世纪中期(即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在北方,从瑞典手中夺得芬兰”,发生在19世纪初;“在西方,攫取了波兰大部分地区和罗马尼亚部分地区”,这是在19世纪早期的维也纳会议上确定的;“在南方,相继侵占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许多地区……并割占了伊朗的外高加索地区”,发生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