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缨 《岱宗学刊》2000,(2):59-60
孙中山(1866-1925)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实现“耕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边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富民强国的经济纲领,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通过对“耕有其田”从提出到推行进行纵论,通过对国共两党推行“耕有其田”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能对教材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对教材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养民裕国”是王夫之民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以“裕民力”阐发“养民裕国”之道,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对民本和民生的重视,其“养民以田”、“重农务本”、“善均贫富”等主张,对于当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精髓,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夫与行者     
张翀 《阅读与鉴赏》2009,(6):30-31,56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年不成!”农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尔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幻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暧”的“太平天国”;到戊戌维新的志士们从西方搬来“进化论”,希望依靠“开明”的皇帝,自上而下的推新变法,甚至幻想依靠某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来实现变法主张而达到富强目的的维新变法;再到群众性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以至到推翻封建王朝,结束二千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袖…  相似文献   

6.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是“富”。 “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是“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求得对抗战中期王明思想上某些转变的正确评价,有必要先弄清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从内在原因来分析,他早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参加了一些进步学生的活动;“一战”、“二战”时期,他要求革命,反帝反军阀,“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在策略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贵英  姚丹 《陕西教育》2009,(2):72-72,74
晏子和孔子都对“和”与“同”进行过论述,孔子承袭了晏子的“和同之辩”的观点,并将其发展为“和而不同”的处世主张。晏子是用以讲君臣之道,而孔子则是确立了一种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则。其实晏子的“和同之辩”已经包括了“和而不同”的主张,孔子只是采取运用了晏子的观点,将其发扬光大之,并在目的和侧重点上与之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前党史界有一利观点认为:党的“二大”纲领,不能称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理由是:第一,纲领虽然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的革命口号,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坚决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这是在革命对象和任务上还没有完全彻底的表现。第二,纲领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它所主张建立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实际上,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性质。我认为,这些的确是“二大”的不足之处;但不  相似文献   

10.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这个时期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考察,认为这个时期党的土地革命的主张虽然变化多次,但基本上是主张减租减息,在实践中一直是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发展.而这个时期始终没有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究其原因在于实行土地革命同建立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战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要在维护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的前提下领导农民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事.此外,在当时开展土地革命的基本条件——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党领导的政权和党领导的武装——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2.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导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围困武汉政府。共产国际全力帮助武汉政府摆脱困境,其代表鲍罗廷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经济上,提出“战略退却”策略;军事上,全力支持武汉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政治上,主张在武汉国民政府占领区内实行土地革命。上述对策,有的收到了一些成效,有的则由于他们对武汉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认识上出现偏颇,无法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14.
颜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习行”教学法是其长期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他主张教学须与“习行”相结合,要求化更多的功夫、更大的精力去“习行”。探究颜元之“习行”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对其教学方法体系的全面了解,且于当今的教学方法改革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言趣读     
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方法)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道也。”农夫曰:“非耕之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据《浑然子》改写)  相似文献   

16.
评"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秋原、苏汶为代表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是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的艺思想既异于现代评论派的自由艺思想,又有别于林语堂、周作人自由艺观。他们自由主义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供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学的高品位,其观点有合理性。即使有些主张存在偏颇,但这种偏颇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价值不应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17.
以“分田到户”为主要内涵的农村改革孕育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特定的使命与目标背后有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客观缘由。对于“分田到户”功过是非的评判,在其诞生之初就饱含争论。事实上,理性探讨“分田到户”功过是非的过程中,必须清晰地认知该事物背后所潜藏的历史隐情以及遵循的现实逻辑。如今,围绕“分田到户”构建的体制机制正遭遇多重现实困境。站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关口,客观地认知“分田到户”的功过是非和理性地对待“分田到户”的既成局面,既是破解当前“三农”工作多重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为田耕者,念在春播,不做无耕之梦;为君子者,志行千里,不畏汗滴禾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出版发行100期,作为读者和作者,对杂志的“百期”寿辰,突然想到这一句话。用这句话来祝贺杂志“百期”寿辰和赞扬编辑部、出版者的工作与精神,我想是贴切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庄子作为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各自的丧葬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事于“矩”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礼”与“哀”,庄子事于“心”的丧葬观体现其主张在丧葬中重“简”与“乐”:前者重在维系社会礼制法度的稳定,后者重在寻求个人精神层面的解脱。对孔子与庄子丧葬观的探讨与比较,可以更好地审视孔子与庄子的思想主张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27年5月,共产国际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发出两个紧急指示,通称《五月指示》。国际代表罗易将它送给汪精卫看。中国史学界对《五月指示》和罗易泄密一事认识不一。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 正值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的革命紧要关头,罗易率共产国际代表团来华。罗易一到武汉即与鲍罗廷发生了“政见冲突”。鲍罗廷主张推迟土地革命,罗易则要深入两湖的土地革命。他们两人的争论影响到中共五大决议案无法实行。罗易只好把这个争论不决的问题反映到莫斯科,等待共产国际的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