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化工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实验技能训练平台、工程实习实训平台、科研能力培养平台相互贯通,整合成一体化的化学化工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依托此平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互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工程观点和创新意识.该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科类学生理论学习与工程训练中心自身建设特点,结果表明:工科学生在高年级时需要进一步掌握较深层次的实践能力.为此,应开设一门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为高年级学生搭建基本设计和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对机、电、气综合创新教学实验平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验平台的基本内容、预期效果及创新点,对高校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程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些工科院校忽视工程素质教育,即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构建了跨专业方向的渐进式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实践平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项目实践平台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提高能力为目标.该体系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善了实践环境和实践手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推进工程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科专业特点和工程索道类课程性质,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项目,实地拍摄桥梁结构缆索吊装施工全程录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研制桥梁结构缆索吊装施工实践教学影音系统,并运用于工程索道类课程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该影音教学系统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教学氛围更加鲜活和互动讨论更加深入,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结合能源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体情况,就如何深入开放实验室展开研究。从设备资源整合、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及实验师资队伍发展三个方面,对开放能源动力工程实验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上项目选择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实验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以"引导学生自由发展"为理念,突出引导,强调自由发展,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制订了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系统开发专业实践—工程应用企业实训—科技创新自主发展"的多层次实践创新平台。4年应用实践表明,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促进工程教育实践环节创新,构建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解决较大规模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问题。通过强化共享平台内涵建设,突破传统单一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维定势,发挥优势资源的共享效益,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创新开放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基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创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对机器人实验平台的建设及开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结合工程对象教学法,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工程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将BOPPPS模式应用到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线下实验操作平台和雨课堂等平台,以铁矿石还原性实验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证明,此教学设计的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效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对工科实验类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VB的滑索悬索设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建立滑索悬索设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6.0配套研制滑索的悬索设计系统.系统界面友好,易于操作,避免烦琐的人工计算过程,可以实现给定参数输人,进行滑速迭代计算、安全性与耐久性检验等,为滑索的悬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注重"四结合"即医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多阶段、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交叉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增强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新工科"教育改革方向,立足学校"工学并举"的实践指导思想,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探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实施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校内教学型专业实践和企业工程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该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思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比较完整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师素质的培养。通过搭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满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是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思想和目标对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不足、课堂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验和实践教学仍未能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为手段对课程教学开展了实践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创新小组和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水文缆道安全运行是水文测报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自行设计、制作和安装了缆道安全保护装置,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对该装置的结构原理、制作方法和安装使用作全面说明,以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中,工程制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剖视图是工程制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章根据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围绕如何教学生画好剖视图,分析了剖视图的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媒体的选择等,并给出了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程与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程与机械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提高人才质量,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使食品专业工程类实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趋于合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雷 《江苏高教》2021,(1):74-77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立足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产教融合。文章从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新工科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当前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市场认可、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三项原则,围绕紧密结合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