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  相似文献   

3.
李艳 《湖南教育》2006,(6):30-31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 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很难说暑假就是一段放松的时光。我需要做家教,挣些钱;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也要在家长的“疼爱”下补习功课。我得感谢这些家长,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寒门学子以“财源”。但同时,我也分外同情他们的孩子。现代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成功,而不管孩子是否幸福。我常常忆起小时候的暑假。没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把衣服脱了,让他把外套穿上吧。”孩子们在笼式足球场里欢乐嬉戏,我刚把视频发到班级群里,然然爸爸如此秒回。“老师,我们家怎么坐得那么后面啊!”当我拍了一段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晨诵的视频后,乐乐妈妈如此私信我。与同事聊起的时候,感慨如出一辙,总有家长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衣服是穿还是脱,位置在前还是在后。而老师的本意自然是想让家长们看看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由此却生出了不同的关注点和视角来。  相似文献   

6.
《域外教育》上有篇文章是这么总结英国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要求的: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这三点要求的表述语言朴素实在,一点都不及我们对孩子们要求的“四有新人”“三个面向”那样响亮。可我总觉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比我们逊色——他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或是游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具体事件中去领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其实,孩子的品德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被长期“感染”形成的,而不是每周两节政治课教导出来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那次植树     
如今,住在高楼里的孩子们的快乐已经“变味”了。他们的快乐是要有着各式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的食品,甚至还要玩千奇百怪的电脑游戏。而家长们也一味以“让孩子满意”为己任,不断填充他们的物质世界。于是,现在的孩子存在太多的问题:好胜、急躁、冷漠、贪心、孤僻,这是让家长们无奈,老师们焦心的。  相似文献   

8.
沈建平 《家教世界》2013,(7X):158-160
<正>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初升高的分等级网络录取方法,对于我们这类最末端的普通高中无疑是一种磨难。我们的生源是普通高中最差的,但我们同样背负着高考的压力,背负着几千选择我们学校的孩子和家长的期望……面对着一群初升高信心受挫的孩子们,面对着一群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纪律习惯存在较多问题的孩子们,如何让他们在三年后较多、甚至全部进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什么事都不做,动手能力极差,连一些最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会做。在此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可缓解子女在学习上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并且让孩子们知道劳动能创造美好的事物,也让他们尝尝家长劳动当家的滋味,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11.
在老师家长的眼里,学生最需要的是知识和技能,这当然没错,可有谁能理解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是怎样地单调和枯燥呢?机械的训练、刻板的说教让孩子极其疲劳,他们又怎么可能有感受艺术的性情、享受音乐的欲望呢?在乏味的学习过程中,艺术的美和孩子们悄悄地擦肩而过,这不能不让我们艺术教师感到遗憾和痛心。那么,如何让艺术的美留在孩子的心中,让艺术的美影响孩子幼小的心  相似文献   

12.
暑假,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地。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是这样。因为他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生活,小学老师不会再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到中学去学习还未到时间,中学老师也无法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而五年级的孩子们可惨了,每年暑假他们都要完成不同学科的老师布置的“一点点”暑假作业。这“一点点”作业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家长又要求孩子们参加一些“兴趣活动”。暑假里,孩子们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就连晚上还要外出学习。难怪有的孩子会说:“为什么要有暑假呢?”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引起老师、家长思考。大家都有过…  相似文献   

13.
美术也是艺术,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在美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乐趣.而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从不曾减少过,但是如果在课上,教师只是给一个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画,那么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对艺术产生创造的欲望,这样艺术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们欢乐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调查中,我们惊愕地发现: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代,许多孩子原来并不快乐! 愉快的笑声,这本来应该是身心健康的可靠标记。作为父母,恐怕谁都不会否认,应该努力使子女有强健的身体,使他们在亲爱的环境中过和平而且宁静的童年,使他们那种美好的信心尽可能地延长。然而,现实生活却与我们的良好愿望开了不小的玩笑:孩子们过早过多地背负了那么多的烦恼与无奈,而我们自己也活得并不轻松。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昵?这可能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出了偏差不无关系。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力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为了家庭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呼吁:解放孩子,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责备     
小编NT的话: 编辑部经常接到家长们的来信,诉说自己教育孩子的各种苦衷。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想跟我说话?为什么我们一谈话就不欢而散?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有兴趣;我的孩子却一见作业就头疼……当然了我们也同时不断地接到孩子们的来信:为什么家长不信任我?为什么父母总是谴责我?为什么他们睁开双眼就唠叨……小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不想做一个说教者,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杂志能成为一个“通心台”,也就是能够沟通孩子与家长间心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倾听到对方的声音,读懂对方的心灵世界,增加一些理解和了解,我们的原则是“倾听+倾听”。那么,首期我们要倾听的是来自沈阳市的王子恒先生谈与儿子交朋友的体会和来自大连市的宫巍巍小朋友的内心苦恼,相信你会从这些文章里获得一些启示。小编只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拿到杂志后一定要给家长们读一读呀!说不定你的爸爸妈妈也会爱上这个杂志的,因为我们这个“通心台”栏目也是给你的爸爸妈妈设的哟,让他们看看我们小朋友的心中到底有多少苦恼哪!  相似文献   

16.
不排第一     
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喜欢躲在厕所里玩,为了让孩子们上厕所后能尽快回来排队,我每次都对他们说:“孩子们都快去上厕所,看谁回来快,老师让他排第一。”这个办法还真有效,孩子们每次都能很快回来排队,再没有人躲在那里玩了。我很为这个方法而得意。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  相似文献   

17.
憨爸 《中华家教》2020,(1):102-103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小看孩子的能量,有时候他们爆发起来,会让我们刮目相看;我们也不能对孩子保护得太好,应该适当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闯,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快乐随想     
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就得认真学习;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家长们就是这么说的。现在的家长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呀!每到节假日,就送子女去补习班或兴趣班,刚上完数学又去上英语,刚弹完钢琴又去学舞蹈。就这样,孩子们的休闲时间都花在这些培训班上了。可是,家长们,你们可知道我们也需要休息。要知道我们不过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你们的文章上经常写道:“童年多美好。”童年美好吗?我们的童年除了学习还有什么?我们多么羡慕你们的童年——有清澈的小河,河水流淌着孩子们嬉戏的笑声;有美丽的树木,林…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20.
啦啦听说,有一阵子,被称为“灰色校园童谣”的儿童诗,在孩子们中间非常流行。这种流行呀,让许多大人感到惊慌,他们说:“今天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说:“传统的儿童诗,我们没有兴趣,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儿童诗,在啦啦看来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艺术形式,却遭遇孩子们这般冷落,也实在让人感到惆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