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原型理论对贾宝玉这一形象作出阐释:即通过顽石意象的分疏,阐明<红楼梦>百二十回文本在叙述贾宝玉的情爱婚姻历程中显示的哲学过程和人性逻辑,这就是物我分离、灵肉分离、情礼分离、真假有无同一等四个范畴的推衍,这与大荒山、太虚幻境、大观园和贾府四个存在境界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2.
青埂峰下的“顽石”、赤暇宫中的“神瑛侍者”、荣国府里的“贾宝玉”、贾宝玉项上所系的“通灵宝玉”,这四个名号之间的关系,常常被人误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读书不够细心.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这些关系的描写本身有矛盾性.笔者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略、简要的论述,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这四个名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高鹗认为神瑛侍者就是顽石,贾宝玉是其幻相.程乙本第一回有这么一段文字:“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  相似文献   

3.
贾代儒叫贾宝玉讲解课文“后生可畏”章的大意,贾宝玉讲到有碍老师面子的话便戛然中止。“老大无成”四个字不适宜在贾代儒面前讲,因为贾代儒按封建时代人才观衡量,便是一个“老大无成”者。贾代儒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教师,他却不顾自己的尴尬,以《礼记》中“临文不讳”为训,诱导、鼓励宝玉放胆直言。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情痴形象.他一生都在追求情,寻找情,把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由于其情感的热烈纯粹,在阅历人生的苦痛之后他的放手也最为决绝.文章从贾宝玉的博爱、专情和绝情三个方面来分析贾宝玉这一情痴形象.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 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个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普希金笔下的奥尼金作为有各自鲜明个性而又极其类似的属于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艺术典型,从同是所处时代先进青年的代表而性格中又都存在着软弱性、妥协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具有矛盾的双重性格。并从人物所处的时代、家庭及作家创作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双重性格产生的原因,得出奥尼金这一形象是贾宝玉形象的“平行性再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这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是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的胎儿,一个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的传统人物,但又带有新型资产阶级开始萌芽时期的民主主义思想,是一个特殊交叉时代的新时代形象。贾宝玉的新时代形象叛逆于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与封建传统格格不入,因此新时代思想与传统观念的背离,新时代形象与传统血液的矛盾,造就了贾宝玉这一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相似文献   

10.
红楼二题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全书写了大大小小32个梦。其中最长的梦是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用8300余字。最短的梦是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和第89回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为宝二奶奶。这两个梦都只有一两句话。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13.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揭示其性情;写凤姐出场,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展现其性格;写宝玉出场,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活现其形象.  相似文献   

15.
贾珠是荣国府玉字辈的嫡长子,无论从身份,人品抑或肩负的使命来看都是个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然而,《红楼梦》没让他露面就夭亡了,且死于贾宝玉出生之后,对其丧事竟然只字不提,同稍后的晚辈媳妇秦可卿之死的张扬无法比拟,其间大有深意存焉.一是为乃弟让位;二是为李纨母子的存活作名份:三是为展现社会人生而标示的梦幻特征.整部宏著都是一场社会人生之大梦,它是由无数小梦联缀而成的。贾珠之死当是无数小梦中的一个短梦.这正是作者将斯人写得徒具虚名的梦幻性创意。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叛逆性格历来受人关注,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各种解释。如果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考察,则是缘于主人公的自卑情结,而且是一种典型的性别自卑,它在宝玉身上主要表现为对女性有着异乎寻常的仰慕。在宝玉看来,无论是情感的丰富性,还是智商的高下以及办事能力和文学造诣等诸多方面,女性均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带有女性化色彩的男性也基于同样的原因成为宝玉仰慕和亲近的对象。贾宝玉那些惊世骇俗的叛逆性的思维方式与日常言行,其实往往只是这种心理特征的异化形式。这种心理特征的形成,既受到父亲贾政压制性教育的影响,又是身边女性包围式指导的结果。此外,宝玉的这种性别自卑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在总体上呈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的个性与阮籍相似,都狂傲不羁,他出生在18世纪,正是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的时期,在夹缝中生存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面临着重重困境,但作者依然相信这样的理想社会一定会到来,在贾宝玉的这个形象上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宝玉成为作者的精神幻影。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贾宝玉自比"老杨树"是有深义的。"杨树"这一意象代表了贾宝玉的平民思想,体现了贾宝玉的逍遥感和虚无感。同时,"杨树"也是红楼女儿花的保护树。"坟"这一意象在《红楼梦》中也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曹雪芹的笔下,与宝玉同台演出并在文中起着支柱和统领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凤姐。凤姐与宝玉,一个赞其才,一个赏其情;一个是闺阁中的领袖,一个是闺阁中的良友,他们呼吸相通、命运与共,都是具有空灵之性的人物。他们的灵性在现实的具体表现为:情与才。曹雪芹在文中有意地处处显露二人的特殊关系,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在《红楼梦》中,他对以凤姐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才华予以歌颂,对情痴宝玉推崇、爱护女儿的做法更予以颂扬。但处于末世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谜一样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体言说,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立体符号系统。“色”的层面,具有复调意味;“情”的层面,具有悲情意味;“空”的层面,具有象征意味。这三个层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使贾宝玉永远具有原创性、复杂性和深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