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近日,有著名媒体人公开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遭到各种斥责。有人则辩解:"美国平权运动40多年,承认同性婚姻才勉强达6个州。那些反对的州和人,都是反民主自由人权的吗?中国人大多逻辑混乱。"其实,这不是逻辑混乱的问题,而是另外一套逻辑的问题。模仿易中天先生的话:  相似文献   

2.
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内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的道德内涵在历史的巨变中与传统社会相比出现了重大不同.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敏锐地认识到社会道德内涵的这种变化,同时还应该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远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原罪的谴责一天也未停止过。即便在美国,公然为资本主义做道德辩护也是桩危险的事。因此,1957年,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出版时,引发了如潮恶评,且同时受到左右两派  相似文献   

4.
5.
道德的分寸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情趣,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夫为敌。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有人提出编辑人员的"编德",言之有理.那么写书人是不是也要有"写"德,似乎也该讲讲.某省出版的一本探讨文章原理的书,在卷首《绪言》的最后一节,有这么一段郑重其事的说明:"这本小册子中有些材料,参考了有关书籍和报刊,恕不一一列名,在此深致谢意,并示不敢掠美之意."读了这段文字,实在令人如堕五里雾中.既然不一一列名",那么究竟向谁"深致谢意",又有谁有资格来领受这一份深深的"谢意",此其一.其二,既然参考之书恕不开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更激发出强烈的道德义务意识,并使其内化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因此,强化人们的道德义务意识,并树立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实践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兰州市火车站街道红二社区道德银行,运营两年后最近“停业”。此前,郑州等地已有一些道德银行出现类似情况。道德银行到底是道德建设的“良药”还是“偏方”?社区道德银行“停业”道德银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道德建设形式,“储户”把自己做过的好事通过某种形式存入道德银行,日后自己有了困难可以根据“储蓄”情况获得别人的帮助。从2002开始,长沙、郑州、兰州、温州、长春、天津等地相继有道德银行开业。最后的结果有所不同:有些继续运营,有些在争议中停顿,有些则因“生意冷清”而停业。兰州市火车站街道红二社区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一句话,叫“文如其人”,西方理论家的说法是,“风格即是人本身”。意思都一样,强调的是人品与作品的统一。确实,道德与文章、做人与作文常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文章、作品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道德与文章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占人说:“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作者高风亮节,他写出的文章就像雪似的洁白;如果作者不努力陶冶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他写出的作品就不会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只能是雕虫小技罢了。“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道是文章的骨骼…  相似文献   

10.
道德篇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六韬·顺启》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晏子春秋》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左传》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方孝孺《杂铭》守己严,待物以正。-王夫之《读通鉴论》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资治通鉴》道德篇@李建国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道德是网络编辑从事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理想的方式。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即“善”;另一个方面是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这些行为准则来压抑和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强大到足以突破这些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就构成“恶”。前者是“超我”的要求,后者是“本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介入会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华尔街系统地矫正自身认知错误,并同时修正由此导致的错误的激励制度的机会将会部分地流失  相似文献   

13.
媒体号称三权鼎立政府的第四根支柱,应当在提供信息、教育宣传、娱乐大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媒体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确保政府行为的方方面面均受到问责制度的监督。多年以来,报纸——构成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互联网和新闻网站的崛起而带来的挑战。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小报继续繁荣兴旺,而大报却纷纷面临发行量缩水、收入减少的局面。本文《小报的道德困境》主要以英国为背景,分析了一些小报触犯道德伦理底线的案例。本文的目的是探究究竟什么才是推动小报发行量的真正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本文对各种文献进行了分析,以追踪英国小报的流行趋势。本文认为,小报屡屡触犯道德底线,部分的原因是受小报风格的制约,即小报所报道的新闻的类型,同时也因为新闻道德本身缺乏普世接受的标准和界定,因此围绕伦理问题总是争议不断。本文的结论是:现代报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下维持较高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凡是以价值观念的沟通为内容,从而影响受播者的行为价值取向的大众传播,则属于道德传播的范畴。公益广告由于其广告主题、广告创意、广告表现的特殊性,在众多的广告类型中尤其起到道德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道咸年间天下糜烂的道德危局,曾国藩以天下为己任,尽匹夫之责,揭橥弘扬道德的旗帜,扶持名教,敦叙人伦,通过修身正己、教育子弟、勉励同侪的方式努力实践自身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旦所有道德基础都崩塌,人们为什么要相信法律?如果法律被信仰正是因为它是建立于道德的内核之上,一部没有道德内核的法律又怎么可能得到真正运行面对道德,当代中国人难免给人一种态度暧昧的印象。一方面他们极力贬低道德作用,一方面又明白无误地宣称中国正在面临一场道德危机。一个自称有着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着无数道德君子的国家,为什么面临道德危机?中国人失去道德能力了吗?不得不承认的是,道德一词在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声名狼藉。就国家而言,政府一讲道德,民众就会发笑——"请先治理好贪腐问题再说吧!"社会上也有人谈道德,但情况通常不妙,他们常常会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的修养。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意思是说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和发扬的。现在有人把道德通俗地解释为“人们内心的法律”,是非常恰当的。新闻道德是泛指新闻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严格说来,它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又有所不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它不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今天在这个出版社当社长,明年有可能到另一个出版社当社长,被他苦心做大的出版社,很可能变成他在下一任上的对手或障碍。当一个社长只有三年任期的时候,有多少社长会认真考虑三年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上,你不能一边歧视邻居、欺侮邻居,一边又指望自己能安享和平、富足的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读了贵刊今年1—2期刊载的《对剽窃者要绳之以法》一文后,激忿之余,还想就编辑的道德说几句。我们接触过一些老作家和青年作者,在他们回忆成长道路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第一篇处女作(大都是成各之作)的发表,无不是在编辑同志的热忱帮助、无私扶掖下破土而出的。他们把知遇的编辑——有的称为伯乐,尊为“我的入门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