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即对教育场所的看法——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也就到  相似文献   

3.
刘瑛 《教书育人》2013,(15):10-11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即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离开教育。生活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来源于生活并能改造生活,生活和教育共始终。"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生活教育的组织形式。即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整个社会生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从社会互动论的视角分析,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学、做之间的彼此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应当"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生活,适应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8.
向颖 《教学与管理》2014,(13):65-66
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在其著作《学校和社会》中从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出发,强调教学中经验指导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杜威总结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概念。陶行知生活教育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体系相当完备、内容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由三大原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他主要要求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并且要求教育在生活中,学校在社会中要  相似文献   

10.
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对一线教师有重要启示,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教学,对幼儿教育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人是依赖于社会环境而生活的,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的。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基本观点。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陈燕萍 《考试周刊》2008,(49):221-22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它包括三大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坚决反对死灌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只有同生活结合,同社会结合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它对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人生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社会是生活的载体,因而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