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财经类报纸的崛起及其原因分析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凯 《新闻大学》2003,(1):26-28
一、新财经类报纸 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恢复较高速的增长和入世进程的加速,前两年陷于经营沼泽的经济类报纸在市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同时,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还涌现了一支以财经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军,与传统报刊在低点切入市场后再稳步寻求发展机会不同的是,他们一开始就在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下,以大版数、广宣传、高  相似文献   

2.
曹鹏 《新闻记者》2002,(4):24-25
虽 然WTO与中国传媒业并没有政策上的直接挂钩 ,但是 ,不可否认 ,市场经济环境中 ,概念对行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经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暖冬 ,中国迎来正式加入WTO后的第一个春天 ,神州大地绿意盎然 ,媒介市场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各地竞办财经报近来国内报业开始新一轮创办新报新刊热 ,这轮行情的突出特点是以财经媒体为主。不长的时间 ,已经有若干家新办财经报刊闪亮登场 ,而且这些报刊分布在各地 ,有的甚至是在内地中小城市。大致盘点一下 ,新办的财经报纸就有天津《今晚经济周报》、《青岛财经时报》、广州的《21世纪经济报…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新财经报纸逐渐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舆论监督作为现代化新闻媒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市场正常运行的维护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对新财经报纸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新财经报纸的舆论监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财经报刊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新财经报纸对市场经济的影  相似文献   

4.
高向军 《青年记者》2012,(32):31-32
综观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仍然存在新闻源不够宽泛、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呆板单调等问题,探索创新之路是财经媒体人的共识。本文就当前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报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现状:"无报不财经"大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财经新闻报道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目前,平面媒体的财经新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一批专业化报纸。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报刊市场很红火。而在报刊市场中定位于财经专业的杂志,更是热闹异常。但是,这些财经杂志虽然名头都很响亮,但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如果深入考察研究,就会发现这热闹的背后,其实隐含了许多不成熟。因此,考察财经期刊的现状,分析其不足并找到对策,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现状从全国的市场格局中去考察,财经期刊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数量众多,大同小异中国正式出版的财经类杂志,数量之众,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由于中国的媒体都是由部门主办的,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经济部门的分工最细…  相似文献   

6.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报纸定位明确、贴近受众、专业性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态都成为报业市场一道抢眼的风景。国内报刊市场常见的财经类报纸不下10种,日报型的有《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周报型的有《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理财周报》《投资者报》等。这尚未将《证券  相似文献   

8.
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浸淫市场经济风雨,发韧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财经报纸,已由初期的几家,成长为中国报业一支突起的新军.目前,我国财经报纸处在数量上空前繁荣时期.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的财经报纸仍处于尴尬境地.虽然出现了跨地区、跨媒体合作经营,乃至全球化和国际化苗头,一些财经报纸也呈上升态势,但是真正称得上主...  相似文献   

9.
在这堆财经报刊中能成长起中国的《财富》、《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吗?新生代财经报刊没有培育期,少年老成。同其他领域类似,国内的报业发展也呈排浪式特点,继前几年的都市报热、周刊热之后,国内报界又迎来了一个财经报刊热。2001年4月中旬,报摊上花花绿绿的报刊丛中齐刷刷地又多了几个新面孔,单财经类的,就有《经济观察报》、《新财经》、《新财富》、《今日财富》、《数字财富》,一个个都收拾得那么齐整,容光焕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似的,都出来了。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媒体市场上,财经类报纸的崛起是不容忽视的,曾几何时,各类财经报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都期望着从深不可测的财经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今财经类报纸已然成为媒介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曹鹏 《当代传播》2000,(4):47-48,72
轰轰烈烈的上海“财富论坛” ,可谓是1999年秋天中国新闻传播界关注的重大事件。围绕“财富论坛”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国内各大媒体 ,给予了空前的关注 ,特别是对财经类报刊以及电视节目来说 ,这可能是仅次于建国50周年大庆之外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一大热门新闻。据报载 ,有600名国内外记者参与报道这次年会。财经工商杂志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笔者已经从事15年经济新闻采编 ,对国内与英美的主要财经报刊近些年收集、阅读的较多 ,比较熟悉经济报刊情况。作为媒介经济学者与报刊市场观察分析家 ,笔者在此就自己对…  相似文献   

12.
赵琳 《新闻窗》2007,(3):110-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报道、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类报刊,如《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但是普通受众更多地还是从大众类报刊获取经济信  相似文献   

13.
祝兴平 《新闻界》2007,(6):66-67
本文对国内不同类型财经报纸的市场定位作了比较分析,并对财经报纸发展至为关键的营销策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财经报纸发展空间何在?成长方向何在?障碍何在?想象和现实就整个中国报业来说,财经报纸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引人注目。2006年,中国财经报纸当年广告收入仅14.78亿元,在全国报刊广告总收入  相似文献   

15.
李胜 《今传媒》2003,(4):38-40
所谓财经报纸是从题材上划分的一种报纸类型。它的产生与相关市场行为的出现是捆绑在一起的。当国内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市场、银行业、保险业、上市公司等概念不仅出现而且具有一定规模以后,真正的财经报纸才可能出现。所以,比较其他类型的报纸,财经报纸的产生具有更浓厚的受社会结构变迁影响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切入,探讨近年来的财经媒体热与社会结构变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财经类报刊成为报摊新宠。如今,在北京,无论是地铁站的报刊零售摊,还是大街旁的售报亭和书店里的期刊专架,财经方面的报纸和杂志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记者从宣武门地铁站的报摊上购买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和《21世纪经济报道》周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7.
董宽 《新闻三昧》2007,(12):4-7
伴随着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报纸形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都市报纸、财经报纸为代表,一大批具有鲜明市场色彩的新兴报纸蓬勃兴起,成为影响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和价值判断的重要传播载体,占据了相当部分的广告市场份额,自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特别是在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继80年代兴起一批以综合时政报道为主的报刊之后,在新华社庞大的媒体方阵中,又涌现出一支生机勃勃的新军——证券财经媒体。近十年来,新华社的证券财经报道由报纸而杂志,由传统媒体而新兴媒体,由报刊到报刊与通讯社并重,在新华社整体新闻报道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透视其间的发展历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我国的新闻事业源远流长,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新闻业资格最老的国家。而岭南,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又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发展,都和岭南地区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中,就有不少是在岭南这块国土上诞生落地的,可谓近代中国报刊“始作俑者”乃岭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程曼丽博土的研究成果证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近代报纸、19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它虽然一共才出了67期,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但却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休闲类、生活服务类以及行业性和专业性报纸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这种休闲以及生活服务类报刊虽然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化,但是,由于其在政治思想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含量不高,也就造成这类报刊在整体的文化品位上只能处于中下档次的地位。这些类型的报刊更多注意的是大众市场的需求,千方百计迎合的是市民的庸常心理。而对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精神风尚的建设,这种通俗类报刊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