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有关吸毒的外显认知研究受到了挑战,内隐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有关吸毒的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内隐态度、注意偏向与联想记忆,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内隐联想测验、外部情绪西蒙作业、联想记忆任务、STROOP任务、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闪动典范等等。吸毒的内隐认知研究对预防与矫治工作有启示作用。另外,各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毒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心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的测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研究者以中国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先后引进和修订了国外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情绪调节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并证明这些量表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适用于我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测量。此外,研究者还编制了中国青少年四因素日常情绪调节问卷、中国青少年五因素情绪调节策略量表以及中国青少年九因素情绪调节策略量表等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同样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对工具进行多指标的校标检验,临床样本的检验以及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常模的建立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内隐联想测验(IA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以及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IAT)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文章对它们的原理、操作以及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尽管内隐联想测验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们的确能够测量到个体态度中的某些内隐成分,是内隐社会认知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道德敏感性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50名学生进行施测,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大学生内隐网络利他行为倾向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IAT效应,表明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内隐倾向;内隐网络利他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得分差异显著;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在性别变量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内隐网络利他倾向差异显著;内隐网络利他倾向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网络道德敏感性相关不显著;IAT可以作为测量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以18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筛选出高焦虑、高抑郁个体,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高、低焦虑组和高、低抑郁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2)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3)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宣泄策略越多;(4)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_RSC)、大学生利他行为自评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现状进行测查,探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以及人格特质与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结果显示:(1)外显利他与内隐利他相关不显著,利他行为存在内隐倾向,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外显利他得分与EPQ人格特质中的N量表、P量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E量表、L量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典型情绪不稳定与典型情绪稳定外显利他存在显著差异;(3)内隐利他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自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发明了多种方法进行内隐态度与情绪的测量,如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结任务、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等,这些方法暗含着一个共同的假设:积极和消极情绪或态度是同一个维度的两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虽然积极和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但是两者具有不同的结构。如此一来,几种内隐测验方法的这一共同假设就要首先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上述几种内隐测验方法时,必须首先回答所测态度或情绪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任滨海  黄真真 《考试周刊》2007,12(24):124-125
内隐联想测验是内隐社会认知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增多,人们对内隐联想测验也逐渐开始重视。文章分别从内隐联想测验的提出、原理、施测以及信效度方面对内隐联想测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情绪包括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外显情绪主要从自我报告测量、生理测量、行为测量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内隐情绪主要介绍词干补笔、信息处理风格、联想和推理量表、活动趋避四种测量方法。最后,在综述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未来情绪测量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能为情绪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Gross情绪调节问卷对25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主要探讨大学生自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男女大学生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认知重评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表达抑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隐自尊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呈正相关;外显自尊与表达抑制负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内隐自尊可以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外显自尊可以负性的预测表达抑制,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关于军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状况以及军校学员的军人内隐刻板印象和自我和谐的关系,以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程序测查内隐刻板印象,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军校学员自我和谐状况。结果发现:1.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在内隐联想测验中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显著高于相容反应时。2.军校学员和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联想测验的效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刻板性分量表得分能显著预测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值。两类大学生对军人的刻板印象均存在内隐性;刻板印象在群体内外强度是不同的,群体内强度显著高于群体外强度;军校学员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刻板性得分对其职业的内隐刻板印象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波 《华章》2010,(34)
内隐自尊是个体对客体评价时的一种无意识地评价或态度表现,并且无法通过内省方式被意识到的,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目前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式测量,与内隐自尊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外显自尊、心理健康等关系以及内隐自尊稳定性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内隐道德人格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转向。基于内隐社会认知视角,内隐道德人格被理解为解释社会事件时道德图式的习惯可及性。对于道德人格的测量,研究者发展出一些测量内隐人格的方法,其一为测量道德习惯可及性的自发特质推理、词汇决策任务;其二为测量内隐道德人格的内隐联想测验。关于道德人格研究,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依据,在测量方面应强调生态化和多元方法的交叉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的IAT效应显著,并且三者之间相关显著。本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污名主要由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隐自尊的研究目前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参阅了国内外内隐社会认知尤其是内隐自尊的一些研究,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所运用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基于启动任务范式的一些测量方法,Stroop颜色命名任务,字母和生日数字偏好任务,自我统觉测验等十来种,基于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对各测量方法做适当的评论,以便为后续内隐自尊研究方法上的选择提供参考,也为研究者改良内隐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目前国外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常用的几种动机测量工具:内隐联想测验、Grid技术和成就动机问卷;通过对有关成就动机测量研究的介绍、分析、归纳,更好地揭示成就动机的实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成就动机提供理论依据。指出将来成就动机测量研究的趋势:注重对不同文化下个体成就动机结构的测量,扩大研究范围以及构建更科学、更准确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内隐态度测量是当今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启动任务和后来出现的内隐联结测验(IAT)是重要的内隐社会态度测量方法,Go/No-go Association Test(GNAT)和简式内隐联结测验(BIAT)则是对内隐联结测验的补充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泉州师范学院60名大学生,利用E-prime1.1软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亲社会性视频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作用进行测量,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亲社会性视频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认知具有抑制作用。(2)亲社会性视频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冉 《台州学院学报》2015,(2):78-80,92
使用修订后缺陷感量表(FIS)、元自尊量表以及内隐联想测验作为自尊各成分的评定工具筛选48名低自尊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24人为实验组进行提升自尊的结构化团体干预,为期6周,另24人为控制组。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外显自尊、元自尊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且有一定时间后效;内隐自尊水平无明显变化;重塑希望等疗效因子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