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引进英语SCience(科学)时,违背翻译原理,用“科学”(分科之学)英语多义词science的一个词义,翻译英语具有几个词义的整体词science。英语“科学”即“自然科学”,英语“科学”是狭义词,日本人的误译将英语的“科学”变成了广义词,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国占主流的“社会科学是科学”的观点源于日语,日语的“科学“和”社会科学“违背英语国家“科学”观,英语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中国错误科学观受到日本误译的影响。socialscience的正确译文是“社会研究”或“社会学科”。学术界应纠正socialscience被误译为"社会科学"造成的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田心 《科学中国人》2013,(12):122-125
英语naturalscience和socialscience中的两个science字形相同,词义截然不同。naturalscience的science的词义是“科学“.naturalscience因此翻译成“自然科学“完全正确:英语“(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学”是“science科学“的简称。英语中.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即科学。socialsciencea的science的词义不可能是”科学”了.“科学“已经被自然科学独自占用了.将socialscience翻译成“社会科学”,这个“社会科学”的含义就是”社会自然科学“了。把naturalscience和socialscience翻译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犹如将storybook和notebook翻译成”故事书”和”笔记书“。英语权威词典和百科全书都说socialscience的science的词义是人文社会学中的”学”或“学科”。“学“或“学科”与”科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socialscience译成“社会科学”是误译。  相似文献   

3.
周程 《科学学研究》2010,28(4):481-488
虽然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了不少"科学"用例,但它们都不是"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将"科学"用来对译"science"的用例率先出现在日本。"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实际上发生在大批留日学生归国之前。继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在书中征引了日文"科学"一词之后,梁启超在日本、王国维在国内相继使用"科学"一词。1900年后,杜亚泉、钟观光、虞和钦等有过日语学习经历的学者开始频繁使用"科学",不通日文的严复1902年起也开始大量使用"科学",加上章太炎、马君武、鲁迅等赴日学人的推波助澜,"科学"很快就取代了"格致",并对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包含着不同的层面。 首先,如果我们不怕咬文嚼字,这是一个词义的问题。“科学”这个词,意义究竟是什么,试查当前最流行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上面写着: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按照这样的定义,社会科学无疑是科学。  相似文献   

5.
崇尚“沉默”的日语语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中,人们对各语言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从日语语言和日本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沉默文化,以及"沉默"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社会两个方面,对日语语言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纵观古今,深谙历史的人都明白日本文化之本源,很大程度上是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演变而来。自秦时徐福出海至琉球国,再到三国时王经于日本传教,后至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工匠东渡重洋,远赴日本劳务,使之日本文化在绳文时代进步迅速。这一时期在日本兴起的汉礼,至今仍可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得以体现。时至唐朝末年,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吸纳中国文化与传统,日本发明了自有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即由汉字草书及部首组成的日本早期文字。在这一时期进入日语的汉字词,多追随古代汉语的原意沿用至今。由此,可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古代汉语中借鉴而去,日语与汉语虽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国语言中的汉字词如上所述,根本就是同宗且同源的。然而,随着中国部分汉字的古释义于现代汉语领域中逐渐被弱化或淘汰,日语初学者若用现代汉语的释义去学习、或是猜测,武断地望文生义,恐将造成误用之果。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文字的诞生与变迁史,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日古文字的演变情况,分析了日本对传入中国汉字的吸收与再创造,并基于此展开了对日语汉字与中国汉字词义关联互译的探讨,以期对日语语言学习与文字领域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日本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社会,"日本制造"在短短几十年里升级到"日本创造"令很多人惊讶."日本创造"从何而来,对中国来说值得借鉴. 在日语里,"做东西"这个词与"制造"的意思有很大不同.这个词更强调动手与经验性,包含不可言传的技术秘诀的意味.笔者去过一些日本小学、中学,那些学校都设有"动手"教室.  相似文献   

8.
我是搞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后来听从组织安排,搞起了技术科学(量子频标,通称“原子钟”),对社会科学是门外汉.可是,我还是接触了大量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并且尽我所能地支持了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既是工作需要(我被推到了北京大学的行政管理岗位,这里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镇),也是基于我的认识:社会科学是极其重要而又亟待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大量习语,本文拟从分析英语习语的误译入手,分析造成英语习语误译的原因,指出文化差异、典故和想当然等是导致英语习语误译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英语习语的误译,本文简略探讨了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同义习语套用、正反表达、反正表达和增词等几种常用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工,开始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最初,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跻身于同一的科学外壳之中;当时的科学家们,同时肩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1.
日语和汉语有很多同字词,有些词字完全相同,但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甚至千差万别.有些词汇具有时代感,有些词"死而复生",而有些词的词源很有趣,因此,了解其词义的不同,对正确使用单词避免产生误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译者按本文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Ⅰ.伯纳德·科恩(I.Bernard Cohen,1914-2003)与哈维·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1915-2004)的对谈。布鲁克斯是哈佛大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荣誉退休教授、哈佛大学工程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前任院长,在国家政策领域耕耘多年,曾任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主席。本文追溯了美国对社会科学进行公共支持的历史,讨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公共政策与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给自然科  相似文献   

13.
林坡 《内江科技》2009,30(9):61-61,110
女性语是日语语言中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独特现象。它是日本男尊女卑思想的产物,反映出日本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在语言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旨在阐述日语中女性用语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从中找出其特点,揭示日本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心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发展繁荣社会科学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了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但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来说,还存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费投入少,课题开题少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已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重视知识、尊重科学已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但在不少人心目中仍旧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国家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也只占到自然科学的10%左右.由于资助经费有限,致使课题开题较少.许多省市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来争取这些有限的课题,能获准的仅占少数.面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国家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现状,不断调整研究规划、研究导向,除适当增加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总投入外,还需加大课题开题量,给有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案,是重新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昱 《青海科技》2003,10(2):6-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报告站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表述了党和政府发展科学事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任务,明确地把社会科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并重的地位,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应承担的任务。这是党在新世纪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系的新认识、新总结…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到底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不同的语言中,“科学”有着不同的内涵。在西方,“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了解、知识或学问;在古老东方的梵语中,“科学”表示“特殊的智慧”;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通常是“自然科学”的简称;而德语、法语的相应概念,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由此可见,同是“科学”一词,出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之口,心里所想的不一定是一码事。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4,19(7):9-10
2004年5月25日,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两科联盟)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科协“科学与社会”论坛第二次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旨是要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视角,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Chomsky的分类,反身代词属于照应词,它本身不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依靠句中的名词(即先行词)完成语义的表达。日语的反身代词“自分”和汉语的“自己”有相似的特点,但又呈现不同于英语等其他语言的特征,因此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日语的反身代词“自分”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语法判断法对日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习者对反身代词的习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