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片段一:依托生活经验巧活动 师:今天上课,徐老师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叫“找位置”.看一看你的卡纸上的座位,能找到吗?有问题的,可以找同学帮忙,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有同学有困难,去找教师了) 师:有困难可以找同学帮忙.如果找不到的,你可以帮他指一指.  相似文献   

2.
犤案例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片断一:师:读第一段,同学们的头脑里是否会出现翠鸟的样子?请你们默读。学生默读想象。师:谁能上来画出翠鸟的样子?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请几名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师点评(略)师:下面我要请同学上台来,边指图…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特级老师李新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中的一个片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将这个片断简述如下:师:请同学们取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在自己的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学生找得很多,有的说是和骰子的一个面的大小差不多,有的说是和一颗大门牙的一个面差不多大,有的说和自己手上的一个指甲盖差不多大……学生举了很多例子,教师并没有为此满足。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片断一:师:读第一段,同学们的头脑里是否会出现翠鸟的样子?请你们默读。(学生默读想象)师:谁能上来画出翠鸟的样子?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请几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师点评)师:下面我要请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向大家介绍翠…  相似文献   

5.
排座位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排个“好座位”。如今,最让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儿,就是给学生排座位。家长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给孩子调个“好座位”,老师又想要在全班学生家长中求得平衡,双方都绞尽了脑汁。◎学校排座形式花样百出如前后排同学每周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个同学都能保证有机会坐在前排;再如左右横向调整,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坐在教室的中间;有些小学对排座还更加细致,采取按学生个头的大、中、小分成几组,每天每组第一排串到最后一排,后面的依次向前串一排,每星期再左右整组横向调;还有的老师想出更绝的招儿:学生每星…  相似文献   

6.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 :师 :同学们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等会儿找同学到黑板上默字 !(学生积极准备 ,教师巡视 )师 :准备好了吗 ?(众生举手 )师 :好样的 !谁愿意上来 ?(众生高呼“让我来 !”)老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字。师 :同学们 ,他们俩默的字正确吗 ?(众生评 :正确 )师 :咱们来评一评 ,他们的字都有什么优点 ?(众生评议 )师 :真棒 !各有优点 !要是你们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会更棒。 (轻轻拍一下两人的肩膀 ,赞许地目送二人回位 )片断二 :师 :同学们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等会儿找同学到黑板上默…  相似文献   

8.
杨聪 《师道》2006,(2):30-30
这学期,我接手六年级(1)班。原先的五年级合并后重新分的班,部分学生还是附近的一所学校撤消后插进来的,因此,不但师生之间很陌生,而且同学之间也不大熟悉。不说别的,就说名字和人,不经过一段时间也是很难对得上号的。第一次见面,我进了教室,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等学生都安静下来了,就从口袋里抽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方形小纸片看了起来。我问大家:“你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纸片上写的是什么呢?”学生很好奇,因为以往不是老师拿着点名册一一点名,就是老师让他们按座位一个个地自我介绍。有的说:“是不是某几个同学的名字啊?大…  相似文献   

9.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特级教师李冬梅关于“倒数的认识”的教学片断给我们以很大启示。课堂上,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倒数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听一位青年女教师执教《坐井观天》(人教版第三册)一课,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很得法,尤其在以下这个片断中。[案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出来,好不好?生:好!(学生们欢呼雀跃)师:下面老师先来挖“口井”。(教师边说边搬来几个小板凳在讲台上围成一“口井”)同桌的一个扮演青蛙,一个扮演小鸟,你们先在座位上演一演,看看哪一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全班学生认真表演,教室里气氛十分热烈)师: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如果演得好,我们就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好吗?(教师…  相似文献   

11.
我最近听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现摘取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用正方形纸折一折(师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交流汇报)生:我折出了长方形。生:我折出了三角形。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我们还没学习三角形他就已经知道了,有谁和他折的一样?(师四周巡视一下举手的学生后,便展示了课题,并按书上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开始教学)片断二: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师:请同学上讲台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一个学生围了一个形如“”的图形)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同学围得怎样。生:老师,他围得太肥(胖)了,不好。师…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去是一问到底,往往把一些系统性比较强的知识拆成许多零散的小问题“喂”给学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却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问或是不会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问”呢?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问题一:该问不问。案例“:0的加减法”教学片断(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4页)。(出示主题图)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生1:图上有3位同学在淋花,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回教室了,花坛旁边一个同学也…  相似文献   

13.
请先看两个课堂片断:片断1:当初次欣赏完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乐曲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自己设计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当乐曲再次播放时,学生却不知所措,有的站在座位旁胡乱地舞动着双手,有的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有的则干脆坐着不动,一脸茫然地看着别的同学,教室里一片混乱……片断2:上课时,老师面带着微笑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当齐声回答“好”以后,教室里便响起了美妙的歌声,并有伴随着音乐旋律的表演:“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同学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欢乐,他们一边有表情…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长沙市举行“三算”结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东区燕山学校一位青年女教师在“十加几、十几减几”的课内填空训练中,导演了“小鸡找小窝”游戏活动。活动开始,黑板上现出下面三道算式.很快又取走算式中表示小鸡的纸片,剩下17-7=()、10+( )=17、( )-10=7”三道填空题。然后教师说:“淘气的小鸡从小窝跑出来了,现在我们来帮小鸡找鸡窝。”随即拿起其中一个纸片:“这个小鸡应进哪个窝?”或者指着其中的括号问:“这只窝是哪个小鸡的?”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上台给“小鸡”找“小窝”,给“小窝”配“小鸡”。找、配完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是‘十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上海市为了了解《新课标》的实施情况,开展区级的评优课活动,其中在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占参赛的主流。下面是位获奖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望能给老师和同学以启示。1案例片断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学生]:观察。[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向水中投入泡沫塑料块、乒乓球、木块。[教师]:同学们请考虑:1、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会下沉?2、放飞的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3、泡沫塑料块、乒乓球、木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学生猜测回答]:它们受到浮力作用。[教师]:你是怎么知道有浮力作用?你知道…  相似文献   

16.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近距离领略了数学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他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博得了现场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令笔者如沐甘霖,如品佳酿,每每回味,久余馨香。一、回归教学真实——生活结缘犤片断一犦师:黄老师让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什么啦?生:百分数。师:好找吗?真的非常好找?拿出来,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是用脑子想的。师:那你不是找的。生2:衣服标签上有…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教学"有关角的知识"师:你了解多少有关角的知识,把手中的纸片折一折,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积极动手并畅所欲言,老师及时归纳整理。)板书: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活动角,同桌配合,一个说出黑板上任意一种角,另一个同学按要求调整活动角,5种类型的角都认识完了,再交换角色。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几课,有感于吴老师在几个教学片断中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稍作粗浅分析,供大家欣赏借鉴。片断一(“面积单位的认识———平方米”)与学生交流,熟悉了解学生。复习学生已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学生答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那么大、1平方分米大有课本封面那么大(采用直观形象的对照使学生感抽象的事物)。然后吴老师出示一张1平方厘米和一1平方分米的纸片,并请学生从学具里摸出(不能用看)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  相似文献   

20.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