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政府资助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效果,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政府资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菁菁 《软科学》2017,(5):38-4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2010~2012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非线性且存在"拐点",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该"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员工的培训强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战略开放程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未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收集产学研合作、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9—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域创新的产学研协同内溢、FDI外溢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有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特征中的人力资本权值影响最大;2FDI在短期与长期中分别存在显著负的与正的溢出效应;3产学研协同在短期与长期中分别存在不显著与显著正的溢出效应,政府、金融机构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不同;4产学研合作大于FDI的溢出效应,二者交互影响显著为正,三种溢出的综合效应为正;5制度等环境因素对区域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任务是转移、应用和创造知识。文章以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实践为研究背景,协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的科技资源,促进了淄博区域信息沟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分析归纳了服务的效果、问题及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做法,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地方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模博弈和互补性理论构建区域创新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以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针对FDI外部溢出和不同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内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了两种溢出方式的互补性.结果表明: FDI与产学研合作存在互补效应,两者同时发生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产出;FDI外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效应,沿海地区尤其显著;产学合作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但产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甚至有负面影响,政府过度干涉会影响内部溢出的效果;产学研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全国和内陆地区的区域创新产出,但不能显著提升沿海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形式,而政府资助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成为学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推断政府科技投入与区域内产学研协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运用DEA-SBM算法、灰靶理论模型和Tobit模型,利用2009-2017年间的统计数据加以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科技投入抑制了总体创新效率和东、中、西部的区域创新效率;区域内产学研协同对总体的创新效率存在提升效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显著,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据此,结合科技治理理论,本研究提出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主体结构,制定完善的科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多元投资主体协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促进区域内部的协同创新,以提升中国各区域创新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各创新主体的职能,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情况进行实证仿真研究。动态仿真模拟发现:(1)增加政府对科技投入强度,增加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度,均有利于实现各创新主体职能,但增加前者时,其效果更加明显;(2)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资金投入中,政府依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3)江苏省区域产学研协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并引导和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为例,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改善地方软硬环境、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孵化器建设以及实施“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把握北京城市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健全法制环境;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等措施扶植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密切官产学研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地方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月姣  吴和成 《科研管理》2015,36(10):51-5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综合变量,然后以综合变量的乘积来度量创新主体的交互作用,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且企业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而金融机构的影响尚不突出;企业与政府的交互作用、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正向作用,且后者大于前者,表明目前区域创新能力仍对政府与知识产出部门的合作有较强的依赖性;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即我国产学研合作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不断深化的数字化进程能否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从强化知识溢出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创新系统的知识增值能力以及吸引需方参与促进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剖析了数字化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将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考察了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对其异质性和长期效应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替换解释变量、处理内生性以及采用动态面板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分区域来看,数字化对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数字化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地,数字化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受到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吸收能力的门槛调节,在跨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门槛后,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基于此,从推动数字化发展、重塑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托,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研究政府资助、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处于低度或中度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处于起步阶段,但各省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政府资助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不同创新阶段具有差异性,其中政府资助对技术吸收绩效影响最大;在政府资助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上,产学研耦合协调度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在技术开发和吸收阶段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技术转化阶段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外资介入的角度论证和分析了合资和独资两种不同的外资介入方式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然后基于产权结构探讨了产权结构的变化对不同外资介入方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合资和独资两种外资介入方式都能促进本土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的提升。在国有资产占比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合资和独资介入的协同创新效应也会得到加强,但是这种作用效果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联盟作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联盟组建类型和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探索作为联盟构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并对其进一步促进广东区域创新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联盟作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联盟组建类型和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探索作为联盟构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并对其进一步促进广东区域创新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算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和企业技术进步,检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发现,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水平较低;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企业子系统的内部协同和高校子系统的内部协同亦无法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推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以十堰高校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产学研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以期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