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6):封三-封三
<正>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蒙城站”)于2007年在安徽省蒙城地震台的基础上建成,地处郯庐断裂带西侧,位于安徽蒙城小涧镇黄柏山麓,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地震局共同建设,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蒙城地震台是中国地震局国家基本台,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地震局数据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网络CSDInet于1994年底实现了地震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并用Internet网上已经形成的国际地震数据共享的全球网络,获取了大量丰富的地震科技信息。从1995年下半年起,中国地震局开始进行全国计算机联网工作,通过区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为地震科技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1.当前地震科技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震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严重不足。1985—1995年10年间原版期刊的订购费上涨12倍左右。而用于订购的经费却不能与之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谢富仁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35、36届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华北地震科学》副主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副主编,《地震》期刊编委,《西北地震学报》编委,《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主要从事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区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60余篇,199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跨世纪科技人选,并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局举行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开通仪式暨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座谈会议。程津培副部长出席开通仪式。科技部、总参测绘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部分专家参加了开通仪式。程津培副部长在开通仪式上发言,充分肯定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指出地震科学数据是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地球科学基础和前沿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国土、资源、气象、测绘、城建、环保、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于2002年底作为首批试点启动,经过3年多的建设,在共享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局举行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开通仪式暨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座谈会议。程津培副部长出席开通仪式。科技部、总参测绘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部分专家参加了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6.
用皮尔逊检验分析年度地震趋势预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皮尔逊检验方法 ,考虑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概率和地震及前兆监测能力的差异 ,除去监测能力很低的青藏高原地区 ,将中国大陆地区分成东部、西部、川滇等 3个区域 ,分别进行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效果的检验 .所得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东部地区的概率增益和皮尔逊检验的置信水平明显高于另外 2个地区 ,表明在现有的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 ,对地震活动性的认识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3):2-2
实验资源分散雷同、科研低水平重复、基础信息分散无法共享,这些问题是制约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界创新发展的通病。能否一次性将这些问题“一网打尽”?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筹建的地震工程科学大平台可同时解决这些弊端。近期,该所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在哈尔滨签署了采购384计算节点组成、运算速度为每秒30万亿次、运算速度为全国第二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的合同。这套系统是地震工程科学大平台的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购置标志着中国首创的地震工程科学大平台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15,(6):82-83
<正>陆良县种猪试验场(滇陆猪核心群选育场)坐落于云南省陆良县小百户镇兴仁村委会山底村(陆小线5~6 km),占地14.667 hm2,是陆良唯一获得省级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原种猪场,业务隶属于陆良县畜牧兽医局。陆良县种猪试验场的核心产品——滇陆猪。其培育、选育工作是在县畜牧兽医局主持下,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承担、陆良县种猪试验场负责实施的云南"八五"、"九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8年11月23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海拔4000米西藏夺底沟藏药植物川滇小檗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川滇小檗染色体数目为12条,即2n=12,染色体基数X=6,为2倍体。本文旨在为建立川滇小檗遗传资源库以及保护和引种培育川滇小檗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4月1日,中国地震局宣布面向公众启用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地震信息。有了这个速报系统,地震发生后,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地震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两千余个GPS测站在2011-2015期间的速度场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对其进行插值得到在整个区域均匀分布的速度场数据。根据形函数求导原则,利用插值后均匀分布的速度场数据得到中国大陆地区在此期间的应变率和剪应变率结果。根据速度场结果和应变场结果分析中国大陆地区近期运动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呈现西强东弱的特征。运动最为剧烈的为青藏高原地区与川滇地区,其次为天山地区。剪应变率结果显示川滇地区与西藏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虚拟化就是将实物进行抽象化,应用到信息网络中,就是将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中国地震局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到地震管理系统中,从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重新部署和建设。虚拟化之后系统运行效率有了显著提升,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适逢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一日新疆富蕴八级特大地震七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技陷高达六十余米,山裂宽者达六余米、深达十余米,现场断裂类型齐全,组合形态复杂多样,景象宏伟壮观,令人惊叹不已,实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遗迹之一。尽管地震可以给地球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痕,然而,地球是巨大的,哪次地震也不会把地球一劈两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17日,中国地震局老科协成立,2003年12月18日,中国老科协正式批准了中国地震局老科协加入中国老科协、成为地震分会的申请。如今,地震分会拥有会员47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研究员439人,占93%。地震分会在中国老科协的领导下,贯彻江泽民同志"二·四"题词精神及钱正英会长提出的16字工作方针和  相似文献   

15.
1.项目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科学总结和反思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科学总结认识就是加强中国大陆强震孕育环境的基础探查工作,加强成场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工作,在此背景下,立项了“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科技》2006,(12):6-23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21世纪人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本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以“当代文化中的艺术与科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国际国内艺术与科学前沿探索的展示、艺术与科学在当代  相似文献   

17.
姜莹 《科学中国人》2007,(10):79-79
胡国庆1936年生,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8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进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985年被评为研究员,1992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者,同年享受国务院特贴,并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党员,当选湖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约评委。长期从事电子仪器与精密仪器的研制,研制的仪器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8.
短讯     
《科协论坛》2005,20(8):48-48
6月22日,2005北京公众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中国科协、科学与发展网络共同主办,主题为:科学传播中的策略问题。来自21个国家的160多位公众科技传播领域的专家学、科普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指出,研讨会将使中国科普工作了解世界各国形式多样的科技传播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9.
国家测绘局和中国地震局联合举行发布会.指出北川、映秀水平位移238厘米震区以外地区地形变化不大。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重力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对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点进行重新测量.与以往测量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布在全国的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地震前后期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扎西达吉 《西藏科技》2013,(10):19-20,3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效益共赢为目标的区域联合,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文章在探讨了川滇藏茶马古道跨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川滇藏茶马古道旅游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