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至今日,人们对世界文豪家族勃朗特姐妹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很少有人了解,其实他们作品的语言表述都具有像绘画一般形象鲜明的风格,而且作品里的人物和内容也常与绘画有关。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艾米莉的诗歌风格受其绘画风格的借鉴和影响,通过虚实对比的构图艺术、速写式的线条艺术和色彩的冷暖对比艺术三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粗犷美。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人们对世界文豪家族勃朗特姐妹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很少有人了解,其实他们作品的语言表述都具有像绘画一般形象鲜明的风格,而且作品里的人物和内容也常与绘画有关。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艾米莉的诗歌风格受其绘画风格的借鉴和影响,通过虚实对比的构图艺术、速写式的线条艺术和色彩的冷暖对比艺术三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粗犷美。  相似文献   

3.
夏洛蒂与艾米莉具有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挖掘出两颗迥异而强劲的创造灵魂。艾米莉超越狭隘的个体意识。勃朗特姐妹具备诗人气质,而艾米莉则是比夏洛蒂更伟大的诗人。从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产生的自觉行动,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分别阐述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与艾米莉具有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挖掘出两颗迥异而强劲的创造灵魂。艾米莉超越狭隘的个体意识。勃朗特姐妹具备诗人气质,而艾米莉则是比夏洛蒂更伟大的诗人。从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产生的自觉行动,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分别阐述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勃朗特姐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的宗教背景影响。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是英国国教牧师,他倡导的福音主义——自我心灵感受宗教的启示极大地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的人格和创作。本文综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对于宗教的不同心灵理解,正是对于宗教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宗教对于她们的不同启示,使得三姐妹才思泉涌,在笔端中,澎湃着女性对于维多利亚体制宗教的批判,书写着女性对于宗教的个人心灵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勃朗特三姐妹作品中的三位女性形象的叛逆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勃朗特姐妹的女性意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勃朗特三姐妹作品中的三位女性形象的叛逆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勃朗特姐妹的女性意识及其在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欣 《华章》2012,(35)
在英国文学史中,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与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的成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她们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发展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她们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三部蜚声文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勃朗特姐妹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而导致这种不同特色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勃朗特姐妹身上所具有的不同性格.本文对勃朗特姐们的不同性格对其各自作品的影响作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勃朗特姐妹,其作品对整个欧洲文学甚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章借助勃朗特三姐妹毕生的文学作品以及生平经历,较为宏观的概述了三位知名的世界作家在其作品里展现的特有的独立个性精神与有关妇女解放的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和安妮·勃朗特(1820-1849),是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并称为勃朗特姐妹。十九汤世纪初,勃朗特姐妹相继诞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桑顿村,后迁移到约克郡的哈渥斯。这里居处偏僻,小勃朗特们几乎从不与外人接触,更无正常的社交。她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只得在家中玩一些智力游戏,自编自演一些异想天开的故事和戏。因母亲早逝,勃氏三姐妹受到父亲的影响,在政治上同情工人运动,反对歧视妇女,对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用现代艺术技巧写成的古典作品,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段有许多独到之处,与现代文学许多创作手法不谋而合。这里主要阐述了其中的网状悬念叙事手法,这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结构上最精彩独到的手法之一,由此也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不朽作品。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思可利夫的思想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性的有意识的探索;从社会背景、写作结构讨论,可得出作者对人性不可摧毁性的创作立意。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寄厚望于大自然,延伸了小说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历史小说家之一,多克托罗努力将历史母题与小说艺术完美结合,通过书写美国过去和现实世界来界定美国本身。他的写作生涯充满了传奇。他是美国历史小说的诗意栖居者。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象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几乎所有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中所发现的文字都是从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方式开始的。拟形和拟意是象形文字的两大表现特征。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象形文字的视觉传达方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7.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它成为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小说中对联圣经》话语、典故及多种比喻象征意象的引用,失乐园和复乐园原型意象的体现,以及女主人公简爱对于平等的不懈和宽容的性格符合((圣经》所崇尚的教义,也无不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圣经式”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