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典故三则     
快刀斩乱麻【原典】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唐·李百药《北齐书·文宣帝纪》【释义延伸】南北朝人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相。有一次,高欢想试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发给他们每人一把缠在一起的蚕丝,要他们设法整理,并且比赛谁整理得最快最好。别的孩子都把乱丝先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却快不了,都挺着急。唯有一个叫高洋的孩子与众不同,他  相似文献   

2.
二年级的贝贝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说话慢条斯理,动作不紧不慢。有时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还会嘟哝:“有什么好急的啊,真是的。”一天,贝贝拿回来考试卷子给妈妈签字,妈妈看着看着,气就来了:“你看什么呢?这里明明写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为什么就写一个呢?”贝贝说:“没看见呀。”妈妈急了,瞪着眼睛:“你的眼睛干什么用的……”贝贝嘟嘟囔囔地说:“就是没有看见嘛!”妈妈很无奈,因为听到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3.
关鸿羽 《家庭教育》2008,(12):28-29
我国儒学的“中庸之道”里也包含掌握尺度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这在阶级斗争中当然不行,要给以批判,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是非常正确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教育时就急躁,一急就失去理智,说得越狠越解气,往往失度。同样因为爱得过分,教育时往往下不了“狠心”,没有狠劲,往往又不够力度,也是一种失度。  相似文献   

4.
中秋节快到了,但月亮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她即使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美丽动人,早早地就在天边轻盈漫步,但她发现,关注她的人愈来愈少了。月亮越想越难过,甚至有些生气,于是对云朵们说:“人们已经将我遗忘了,中秋节那天,我干脆躲在你们背后好了,不管有没有人赏月。”  相似文献   

5.
屈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课本注:[明于治乱],很了解国家治乱的道理。这只是注解了“明”字,而没有注解“治乱”两字.这样,“治乱”一词就很容易被解为“乱”是“治”的反义词.也就是说,“治乱”就是“社会安定”和“社会动荡”。“乱”确实能做“治”的反义词解,但在这里这样解却是不合适的,而应解为“治”的同义词。“乱”字本有“治理”一解,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亮 《教育》2011,(8):19-19
“今天早上上学差点迟到了,因为爸爸妈妈急着去上班,没吃早饭便先走了。奶奶说要给我炒鸡蛋。我等啊等啊,上学时间到了,奶奶还没有做好,我一着急,提起书包就出门了。奶奶还在后面追,说:炒好了,炒好了!但我快迟到了,只好不吃了……”这是摘自北京市三年级学生胡与宁5月20日网络日记。  相似文献   

7.
苏铝山 《甘肃教育》2011,(19):90-90
教育专家曾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对我国某地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竟有大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是: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位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测试的结果和专家的话语使我们教师很震惊。那么,怎样才能“不要把学生越教越笨”,而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思维灵活,应在教学中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就是对“道与器”的传承与创新,因为需要传承文化才出现教育,但教育绝不只是为传承而出现,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创新,在于“道与器”的创新。如果说传承是一种复制。那么创新就是一种突变,突变可能有好也有坏,但没有突变,就是一潭死水,教育就成为了只有知识成长,没有思想进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有一类应用题,要求的是具体数量,但已知条件中却只有“倍数”,连一个具体数量也没有给出。如果按常规求解,就会因为找不到头绪而一筹莫展。但只要运用“公倍数”的有关知识对题情逐步进行具体的分析,就能使这类问题获得顺利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国卷Ⅱ文理科做的立体几何大题,我的学生是考差了,几乎空白.学生反映:题目看似平淡,就是没有头绪做.问题出在哪里呢?责任在于我,因为我太过于自信,给学生机械训练,结果导致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借此机会反思的同时,我还想以此题为载体,重新上一堂复习课.这堂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叶华 《班主任》2012,(4):20-20
因为我知道他喜欢什么 为了在学校跳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在操场上板着脸,不断地提醒学生:“不能跳得太高!”“只能脚尖着地!”“一定要跳到100个!”我几乎喊破了嗓子。但一向懒惰的晟嘉就是不肯练。我又气又急,只好对怡乐说:“你帮帮晟嘉,教他学会跳绳。好吗?”怡乐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五谈六书的转注——同姜亮夫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姜亮夫先生的《古文字学》对六书的转注,有独到的见解,读后很受启发。姜先生对清儒们“四体二用”的偏见,持反对的态度。他说“有人率性把转注当为文字之用,以与象形等四体,作为造字法者相对立,到也不失为快刀斩乱麻的手法。但这不是乱麻,是非常有道理有条理的文字结构之一,快刀断水,抽刀而水合,斩也斩不断的。”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相似文献   

13.
邹衍、陈寿、司马光、朱熹等人均谈及“正统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否认“正统论”.王夫之认为天下只有一治一乱之变,没有什么正统与不正统.“天下非一姓之私”,看问题要从“大公”的立场上去看.虽然王夫之否认有“正统”,但他认为有“正”和“统”的区分.“正”就是传嫡传长,前代君主的遗嘱.“统”就是统一,统一了就是“合”,是“治”;不统一就是“离”,是“乱”.统有合离、治乱;正则在于各人言行.以下是作者对王夫之评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能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启发孩子们的潜能,“学贵得法”就是强调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提出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举手的。是他们不会?还是提的问题有难度?越急躁越问,越问越不举手,通过观察我发现其实是孩子们没有方法思考,没有方法概括,甚至没有方法去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个“急性子老爸”。 他与我一起去游泳时最能体现他的“性子急”。 在更衣室里,只听得到“快、快”的声音。换好了游泳裤,老爸还是催:“快、快!”到了池边,随着“嘭”的一声和高高的白色水花,我就知道,我那个“急性子老爸”已经急急忙忙地跳下水了。  相似文献   

16.
家宝同志:您好!最近我又收到《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对忻州师范学院九年派出四千多名学生到国定贫困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情况调查》,现送您审阅。我一直以为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是各级领导思想要到位;二是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人们常说:“师不高,弟子拙”,“名师出高徒”。意思是教师素质不高,就培育不出好的学生;只有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陶行知先生1928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的治乱”。所以他又说:要想小学办得好,先要造就好的教师。没有好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好的学生;没有好的学生,就不会有好的国民;没有好的国民,就不会有好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农村教育改革关键是提高教师  相似文献   

17.
马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让“快”服从于“好”把快置于好前,往往是“求快”的一手比较硬,“求好”的一手比较软,与之伴随的必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增长的速度可能很快,但增长的质量不高,付出的代价偏大。“现在‘好’在‘快’前,就是要让‘快’服从于‘好’,坚持‘好’中求‘。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鹿柴》时,有学生对前两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产生了疑问:既然是“不见人”,那为什么还有说活的声音呢?我首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价值,但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似乎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有学生猜想:“这好像不合常理,大概是诗人随便想出来的吧。”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播放一小段录像)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  相似文献   

19.
潘璋荣 《班主任》2014,(2):42-43
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会导致很多问题,但在此暂不讨论“沉迷”问题,因为仅仅关于“手机阅读”的好与坏,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就多种多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个人认为,学生经常用手机来阅读是好是坏,是该提倡还是应适度限制,本身就是一个崭新课题,教师和社会,特别是教育研究部门,首先应对“手机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考察与研究,然后才能采取适宜的措施。重点应研究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和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