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已由山东诸城、北京、上海、台北等地率先在学校中应用,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目前的实验显示了这样的特征:“多元智能”理论的主流成果多在课外,比如在学校范围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发挥个别同学的兴趣特长等;即使将“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联系,也主要表现为开设一些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即主要集中在活动课和研究性课程上。至于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多元智能”,目前还没出现特别有说服力的实验成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课题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多元智能”理…  相似文献   

2.
王备 《江苏教育》2011,(9):25-26
多元智能虽然是由美国学者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率先提出的,但事实上,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与多元智能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更是在一定意义上与多元智能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陈瑛 《江苏教育》2005,(1B):29-31
随着加德纳“多元智能”这一先进理论的推广,我们对“问题连续体”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学校成立了“问题连续体”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实践,我对这一理论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简称MI理论)的著作。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该书发表后,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的好评。10多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及相关的教育实验研究正在世界各地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关于人类智力的讨论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智力如何构成、发展等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艺术教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中,艺术教育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其“零点项目”和“艺术推进”项目的主要内容。加德纳不仅是教育理论家,更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家。他的“多元智能”教育实践主要是艺术教育实践,特别是儿童(主要是幼  相似文献   

6.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改革向何处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关照这一问题,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新角度。“多元智能”理论是在对传统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上。为此,需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与策略。启示之一:为智能(思维)而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创造者,智能的发展本是教学题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大量事实却显示,我们的教学似乎根本…  相似文献   

7.
王晓春 《班主任》2009,(2):29-30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很伟大,很正确,但极易落空。在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然而真能做到的并不多。今日之教育在这一点上也并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退步了,我们学校里盛行的是与因材施教恰恰相反的做法——“一刀切”。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国自古有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社会将是学习化的社会。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从学习方法的意义上说的,即“善学”与“不善学”的问题。“不善学,虽勤而功半”;“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于学习与不善于学习、学习得法与学习不得法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能”理论值得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 论 价 值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的理论,可借鉴之处在于: 第一点,“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多种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涉及我们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的一场争论。开始时,一部  相似文献   

10.
合并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之多角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学相继进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讨论,并据此展开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改革。这一理论对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试图从“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和一元智力理论及其评价观的比较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当前学生评价的启示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沈群英 《山东教育》2004,(36):25-26
自从我园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单位以后,全园上下掀起了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潮,觉得“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与评价时不应按照传统的标准化测验的方式,而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不同个体的潜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这与我国陶行知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谋而合。"多彩光谱"作为测量幼儿智能潜力的评估方法逐渐体现出激发幼儿在各项领域里的潜能作用,具有幼儿教育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下,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多彩光谱"评估方法以及陶行知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于幼儿教育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1993年前后被引入我国,笔者在简单地介绍其理论的内容、性质、进步意义之后,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中的“后殖民”色彩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中需澄清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智能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价值中立是它的重要特点。●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与发展他们的健全人格并不等同,但前者有助于后者的发展。●多元智能本身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我们不应为多元智能而教,而应利用多元智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从其创立之初,就受到美国教育界和相当广泛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拥护。主动将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迁移”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来的人日益增多。作为一名曾在中国从教多年的老师,并作为在美国直接参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彩光谱》项目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自然十分关注这一…  相似文献   

16.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数控车实训教学,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数控车实训所涉及的各项智能,并以“花瓶组合件的数控加工”为例,围绕多元智能理论对数控车实训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阐述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改善数控车实训教学现状、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谁何”二字怎么解释,“谁”与“何”又是什么关系,历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谁奈之何”的省略,有人说“谁何”就是“谁敢问”。教材注:“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种理解,结构上又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谁何”就是“谁”,前面省略了动词“问”;一种是,“何”通“呵”,“谁何”就是“谁呵”,就是“呵谁”,呵问是谁。  相似文献   

18.
面向“大地众生”,反映“人生本色”的“本色”说,是徐渭建构《南词叙录》的理论基石,又是后来王、何之争的先导,而徐所持论也早已高出王、何  相似文献   

19.
所谓“看不见的行李”,《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这样解释的:“学生每天携带着‘看不见的行李’来到学校,贝内特(Bennett)和莱科姆特(LeCompte)将‘看不见的行李’贴上‘文化资本’标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不论是“因材施教”理论,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均从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差异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文化”这一潜伏在教育过程中的巨大的影响因素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成为“看不见的行李”。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相继进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讨论,并据此展开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改革。这一理论对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和一元智力理论及其评价观的比较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当前学生评价的启示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