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泰勒和多尔的课程原理因为缺乏整体性而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分析三者在实施德育上的关系,指出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公平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和谐共生、共同促进、相互渗透,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和谐人格的内涵分析、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已刻不容缓,和谐人格理应成为大学生德育的目标追求。文章从树立和谐德育观,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对话式德育模式,德育课程体系的和谐统一,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的和谐统一,校园德育环境的和谐统一。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和谐统一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德育工作前提就是构建和谐、统一、良好的德育环境。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构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优化和统一。公安院校德育环境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与社会、家庭一同构建德育的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高校德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高校德育必须构建教师与学生主体相和谐的德育主客体,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统一的德育新途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互动的德育网络,必须做到师生和谐、知行统一、环境协调。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德育力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文章从家校互动、开发德育资源、改变家庭环境三方面论述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蒋同根 《教师》2008,(20):10-10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英 《湖南教育》2002,(15):20-21
学校、家庭、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现实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具有现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产生影响的网络环境。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构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结合的德育环境新体系,使学生各方面同时受到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高校德育的整体效益。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要素构成现实的、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和谐德育体系,呈现出学生德育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从建立科学的德育观出发,阐述了德育工作中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从而创新德育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的目的。而人的和谐,应从小培养,从行为到品德逐步完善。还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德育的过程、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使学生逐渐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13.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和谐德育体系,呈现出学生德育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培养的人首先应该具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的能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拓展,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强有力的德育管理。一、儿童德育的形成受着社会信息、家庭教育多方面的影响。少年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随时受到社会各方的影响。儿童一出生就和家庭有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职德育行为异化生的教育问题。文章对德育行为异化生的形成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形成原因,从加强心理教育、开展主题班会、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社会家庭学校一致的教育环境方面提出了德育行为异化生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三位一体"是一种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对学生全方面开展德育的教育方式。从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这三方面来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学校和谐德育体系是落实和谐德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学校和谐德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保障。建立学校和谐的全程德育包括:内涵、机制、实施策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一件大事,如何提高大学德育工作成效,对策是:强调政治素质,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德育研究和评估体系;改革目标、内容和教材;更新手段,规范行为;提高师资质量,稳定队伍;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9.
德育实践教育是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之一,高校学生德育实践教育机制的建立不能单一地从学校自身建设出发,学校应从单一的教育机制向多层面教育机制延伸,积极创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形成教育上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教师》2019,(10):21-21
要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真正实现从认知到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文章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让生活资源成为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发动机,把德育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激励”“监督”双机制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告别不良习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