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玲 《新闻三昧》2004,(11):32-33
录音报道是广播特有的报道形式。通常由人物讲话,现场音响和字叙述三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了有声语言与现场音响,有利于声音优势的发挥和听觉魅力的形成,容易使听众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察其情的现场感受。因而受到听众和广播新闻工作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录音报道的基本音响有两种,即主题音响和背景音响。直接反映新闻事物特点的音响叫主题音响。起着加强气氛和说明环境作用的音响叫背景音响。虽然背景音响从属于主题音响,但它的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试想,采录联欢会若没有热烈的掌声作背景音响,采录集贸市场中的人物谈话若缺少嘈杂的叫卖声作背景音响,这样的录音报道,肯定打动不了听众,因为它没有现场感。在现实生活中,能作为录音报道的背景音响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雷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等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也有鸡鸣声、鸟叫声、犬吠声等动物发出的声音:既有歌声、哭声、笑声、叫卖声等人发出的声音,也有乐器声、机械运转等人的活动引起的声音。上述这些可作背音的景响,是根据录音报道中主  相似文献   

3.
一 在人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里,声音分为三组基本成员,即人声、音乐和音响.这其中早于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是自然音响,即大自然的山岚、海啸、兽叫、禽鸣.“声者,鸣也”,①自然万物经由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声波,通过空气、水、金属等介质而传递出声响.人类诞生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在主观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让声音世界变得幻化万千、异彩纷呈.由人类创造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人类发出的有声语言和非语言人声)、音乐以及人为音响.声音世界的三组成员作为信源经由声波媒介的传输由人的听觉器官(信宿)进行接收,从而使人类感受到声音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声音是指记录现场的声音,人的语言,环境声响,生活中真实的音响效果。具体地讲电视节目的声音包括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和解说词的配音以及拍摄现场的音响效果。由于现场的音响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艺术的支撑,一旦突破技术的屏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其他三项声音的重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视台个性化传播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的音响中,由于同期声在行中常常必须用到.因此不会被人忽视。在一些新闻中加入音乐声、效果声的编辑方式现在也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也不易被人忽视,而最为普遍的现场声却反而容易被人视而不见。在实际编辑的过程中,不少编辑往往为了突出主要声音,在主观上排斥现场背景声,有些编辑甚至将其视为杂音,从而步入了片面追求“音响十分清楚干净”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其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目前,在广播剧的制作中,对语言和音乐的重视自不赘言,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远远不够。 美国大片在音响制作上的执著与考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拯救大兵瑞恩》中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尖啸声,《魔鬼与黑暗》中那头杀人狮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令人震撼的沉重脚步声……启迪我们对广播剧的音响艺术不能等闲视之。 广播剧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修养,还通过动作音响来补充和完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音响洞悉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环境音响  相似文献   

7.
周漫  严渝雅 《新闻前哨》2001,(11):24-24
广播是靠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体。“广播节目”是广播媒介运作的基本因子,语言、音乐、音响则是构成广播节目的三要素。 从目前广播界的现实来看,一般较为重视语言和音乐这两个要素,而对音响(包括自然音响、环境音响、效果音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无论是在节目采录、编辑、制作等的实际运用上,还是在音响采编运用理论的研究上,都做得不够。例如在新闻节目中,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报道、现场报道等节目的运用虽有进展,但总体上仍不多不精,有些音响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失真。又如在广播文艺节目中,也是带“响”节…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这声音又可分为三类:语言、音响、音乐。声音的最大特点是有声而无形(有时沉默、寂静也是一种声音的表现形态,就像“丑”亦属美学范畴)。天地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到了广播里统统变得无形而只留下声,人们如何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需要以声音的提示为基础,借助人的想象,来  相似文献   

9.
题目看似拗口,问题却很重要。它来自实践,值得探讨。现在的广播节目中,音响有两大类,一类是人物谈话音响;另一类是非人物谈话音响,包括各种自然声响、人物非语言的声响,总之只有响声,没有话语。本文把后一类音响称为无语言音响。也有人把音响分为三部分,《广播新闻学文集》(杨兆麟、曹仁义主编)中有篇文章《漫谈录音报道》中说,现场实况录音包括三部分:一是被采访对象的谈话;二是人们活动的声音和由于人们活动引起的物的声音,前者如人们走路、旅游、划船、演奏乐曲,后者如汽车行驶、火车鸣笛、机器运转等;三是风雨雷电、动…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广播的载体。许多业界人士认为,除了播音员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外,广播音响或广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人声(记者的现场口播和采访对象的声音等,这是第一音源)、音乐(第二音源)、音效(介于人声与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是第三音源)。对于广播新闻来说,除了各种介质传播的新闻所具有的共同品质外,  相似文献   

11.
薛建蓉 《新闻界》2005,(3):129-129
在所有传媒中,只有广播是通过听觉而达到传播目的的。在听的过程中。听众唯一能感觉到和广播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声音,而声音则是由各种各样的音响组成。可以说音响有着胜过语言的长处,主要在于它比语言的叙述描写更具直感性、生动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陈飞 《新闻采编》2010,(2):5-6,10
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对画面的处理,而忽视了音乐和音响的效果,有的甚至把音响和音乐混为一谈。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音响的基本作用和美学功能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  相似文献   

13.
同期声也叫有源音响,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是电视记者在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一个重点。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  相似文献   

14.
李桂荣 《记者摇篮》2009,(12):83-83
广播节目中的音响,主要是指记者、主持人的声音、新闻现场的实况声音、人物的讲话录音还有音乐等。随着人们审美观念越来越向着求真、求实的方向转化,对广播的音响也寄予了更多的关注。现在音响在新闻类、专题类节目中可以说是广泛运用。那么在理论广播节目中使用音响,也是理论广播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声音三个要素—一有声语言、音响、音乐当中,音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必须区别文艺广播中的音响和新闻广播中的音响.文艺广播中音响多指根据广播剧的需要,用道具模拟发生的音响(如风浪声、马蹄声、走步声)或备用  相似文献   

16.
郑竑 《记者摇篮》2004,(6):30-30
同期声也叫现场声。是指在拍摄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新闻现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人物说话的声音)。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艺术。就如同“人”字的两个支撑缺一不可一样。就电视的有声语言来说.又分为人的声音、音乐和音响。然而有一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声音中的语言和音乐而忽视了音响效果。其实,音响在电视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审美功能。音响在电视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录音报道是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座谈和口头报道等形式的总称。录音报道的突出特点是音响。音响是录音报道的特殊表达手段和特种语言。这里说的音响,是指从事件现场录下来的、经过选择提炼的人、物体和自然界的声音,如人的谈话声、机器声、风雨声、雷声、浪声、鸟声和乐声等。这些音响是客观的,但比客观  相似文献   

19.
谷子 《记者摇篮》2009,(5):88-8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是靠有声语言、音响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广播不像电视有可视画面作为辅助,因此,扬长避短,发挥广播优势,对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挖掘主持人的语言潜质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录音报道中的音响一般可分为主体音响、环境音响和背景音响几种,有人把环境音响归入背景音响也是可以的。所谓主体音响是指被报道的主要事物或人物所发出的音响;所谓环境音响,是指被报道的事物或人物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在报道中常常起烘托气氛,或者表现时间、地点、场合和条件等作用;所谓背景音响是指与被报道的事或人发生纵向(历史的)联系的其他事物发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