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隐认知的发现和研究为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类认知系统的多重性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其研究广泛,涉及到语言学习,规则提取,运动技能,社会认知等领域,本着重分析了运动技能学习中内隐认知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体育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学生在运动技能获得中的两种方式,它们相互协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摆正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使用暗示教学法能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加速学习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冲动倾向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106名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外显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关系,探讨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在预测个体攻击行为倾向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态度上,个体对暴力都持有消极的评价;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相关显著,支持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同一论;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4.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研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记忆过程,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方式;内隐记忆具有抗干扰性,耐久性;内隐学习在环境变化多样,应激条件下对运动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结论启示我们: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索养上及体育教学中应该为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内隐消费态度是在已有的内隐研究基础上去探索,消费态度是消费行为的一种倾向性,传统的划分方法把大学生的消费态度结构量化开来,将其分为了两个方面: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很多文献中都提到的,消费态度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在消费者内隐认知研究评述一文中,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消费者自身的内隐态度与外显行为,二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大学生内隐消费态度的研究可以指导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中内隐/外显学习是互相协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在内涵、信息加工过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二语内隐/外显学习是涉及学习者、教师、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复杂过程。内隐/外显学习只有在学习顺序、练习方式、学习材料难易度等方面协同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内隐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品德心理的内隐研究进行了介绍与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四点展望.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方式或两种类型,它们平行发生、相对独立,组成一个共生系统.在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能的学习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等条件下以及在技能的保持时间上,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具优势.内隐学习的研究及其理论提示我们,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9.
运动直觉决策的本质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就运动直觉决策的内隐心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运动直觉决策现象表现为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问题解决的亲切感",其产生和人脑的内隐认知有关,需要记忆的内隐提取与重构来完成,实质是内隐加工过程的外部体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法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内隐和外显的概念特征谈起,以此出发,分析了20世纪以来教学法流派更替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变化,形成对内隐和外显的再认识,及长期以来其与语法教学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有效的外语教学应是内隐和外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对攻击性、良性竞争,以及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中的作用与产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而言,人的攻击性与生俱来,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攻击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它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因为攻击性的存在,竞争存在着适度的良性竞争和负面的过度竞争;学校体育既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内隐学习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发进行。在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能的学习在环境变化多端、情感体验丰富、关键信息不明条件下通过获得必要的直觉,体验和领悟,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在技能的保持时间上,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具优势。有关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体育学习应是有意识的努力和无意识的习得之间的结合。因此有必要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创造有利于内隐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多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教育者构成单一,对受教主体的特征研究不够等。相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开放性、长久性等特征,更凸显“以人为本”,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发挥高校隐性人员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同时,从环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加强潜在教育资源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新媒体育人。  相似文献   

15.
主要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学法的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学法由四个要素组成,其核心结构又分为外显与内隐两个层面,由此构成一个动态结构,这一结构将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