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过这样几句话:“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所谓“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指滕子京给他写了一封《求记书》这份《求记书》叙述了作者请求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原因,和他对洞庭湖景色的高度赞赏。读一读《求记书》,对于我们阅读《岳阳接记》是有帮助的。为此,我们特从《隆庆岳州府志》中将《求记书》摘抄出来,作些注释,并译成现代汉语,与《岳阳楼记》注译同时在本刊发表。滕子京在给范仲淹写这封信时,还随书附上一本《洞庭秋晚图》以便范仲淹“涉毫之时,或有所助”。但是我们决不要以为范仲淹写作《岳阳搂记》便是看图作文。第一,范仲淹是吴县人,吴县临近太湖,而太湖与洞庭湖的景物有近似之处;第二,范仲淹幼年时期曾经寄寓于洞庭湖滨的安乡县,亲眼见过洞庭湖的阴晴晦明和四时景物的变化。《古今图书集成。聀方典》第一二二四卷中就写着:“安乡县,范文正公读书堂在县西。”第一二二五卷又有许宗鲁写的《范文正公读书台记》,对范仲淹“束发时依亲读书”于安乡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述。这就证明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是从实际生活体验中写成的。《求记书》和《洞庭秋晚图》只不过在他,“涉毫之际,或有所助”罢了。  相似文献   

2.
导语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扬天下,也让范仲淹、滕子京等人声名远播。那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这三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阅读《岳阳楼记》,"阅读"范仲淹、滕子京。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家已有众多的评论佳作。狗尾续貂,我想换个角度说说文中的“异”字。《记》前面一段文字交待《记》的缘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咏罢这段文字,深感范仲淹这篇《记》很难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咏岳阳楼景观的诗赋刻在上面,让你再去写《岳阳楼记》,这不分明要和唐贤今人比个高低吗?唐贤今  相似文献   

4.
张玲 《文教资料》2007,(27):110-112
教学目的:岳阳楼的文学书写与文化审美。教学方式:以分析讲授为主,并适当辅以课堂讨论。教学时间:三课时。在岳阳教《岳阳楼记》,有八百里洞庭美景可以观览,有清代所遗纯木结构的岳阳楼可以登临,有无数迁客骚人的翰墨余香可以品味,更有当代岳阳精神可以藉资,教学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第一步:导读——《岳阳楼记》的由来课件展示:洞庭湖典型景观图,岳阳楼典型景观图,配《洞庭鱼米乡》,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应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而作。  相似文献   

5.
晓桦 《初中生》2006,(7):28-29
相传岳阳楼快建成的时候,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作记,还特地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说:“山水没有楼阁是一种缺陷,楼阁没有字题记同样也是一种缺陷。”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台的狭境,  相似文献   

6.
李良华 《现代语文》2006,(12):105-105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然而该记有两点为之“忌”,兹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东方弧 《高中生》2008,(8):54-55
近千年来,《岳阳楼记》广为传诵,被公认为巅峰之作,但是围绕此文产生的争议也不少。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对滕子京这个人的评价上。本来《岳阳楼记》写的是一座楼,与滕子京是好是坏有何干系?有。这不但因为岳阳楼是滕子京主持重修的,《岳阳楼记》是滕子京约请范仲淹写的,而且因为《岳阳楼记》一开头就歌颂滕子  相似文献   

8.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胜古迹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咏叹它们的诗文更是多如牛毛,而在众多咏叹岳阳楼的诗文中,至今仍广泛传诵的当首推杜甫的《登岳阳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就是所谓的“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笔者只就“范记”谈点薄见:  相似文献   

9.
岳阳楼 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西门城楼上,共三层.精构细筑。气势宏伟。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并嘱范仲淹撰《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语言,一是真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学习、理解。一、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情”在文中的作用《岳阳楼记》,宋代革新派范仲淹应盟友滕子京的函请而写。当时滕子京被贬湖南岳州巴陵郡,作者也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被贬为邓州(现在的河南省邓县)太守。滕子京上任一年后,重修岳阳楼,并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环境气候、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作者,请他作记。作者即凭借书画中介绍的景物情景,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11.
关于岳阳楼,至今仍存诸多疑窦尚待解答,有些问题则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现选取其中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岳阳楼名以文字始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不是贾至;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是庆历五年,不是庆历六年;岳阳楼一楼的《岳阳楼记》雕屏是翻版,不是“巴陵窃贼”仿制而成的赝品。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岳阳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岳阳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商代早期出现城的雏形.东汉末年出现巴陵(岳阳)古城,此时兴建的岳阳楼久经兴废,已成为文化栽体,精神丰碑.岳阳楼的变迁,见证了岳阳城的兴废.  相似文献   

13.
岳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深刻,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岳阳楼,而且还有君山、张谷英、屈子祠等多处人文景点。古老的岳阳楼文化,对岳阳的旅游发挥着攀足轻重的作用,亦给市场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好岳阳楼的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远、抒情真切、写景雄奇而传诵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几乎是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背诵,而且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孜孜以求,成为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然而,尚有一些问题,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特别时值今日,湖南岳阳籍青年作家张一一撰文声称:"<岳阳楼记>作者并非范仲淹!"并骂范仲淹欺世盗名,引起一场波浪翻滚的争论.为此,本文以事实为依据,用史料作佐证,还历史之本真.即从写作背景、文本,范仲淹生活道路与人生的矛盾性进行分析,从写作缘由等方面来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5.
岳阳楼虽楼以文名,但反映其历史文化精神的诗、词、联、匾亦蕴涵深刻,流传久远,各具千秋,是岳阳楼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探析其内涵,是全面了解岳阳楼历史文化之必需。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内共有三副雕屏,一、二楼书刻范仲淹<岳阳楼记>,三楼书刻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对三副雕屏的成因与变异,历来多有歧说.笔者认为:张书范记是黄凝道驰书所得:成丰遭劫的雕屏是张照手书真迹,余则另有书者.毛泽东手书杜诗,应是晚年的遣兴之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初期,萧翱材曾经在岳阳担任县令一职,他所作的《松存轩诗集》中有很多关于清代初期岳阳地方史的有用资料。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本诗集中关于岳阳楼的资料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并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18.
宋代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相关作品的状元有吕蒙正、张孝祥、王十朋3人,吕蒙正登,临的是滕子京重修之前的岳阳楼,而张孝祥、王十朋登临的则是滕子京重修后又至少经过三毁三修的岳阳楼。另有3位状元与岳阳楼有这样或那样的间接关系。因《岳阳楼记》的推动,岳阳楼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是忧国忧民、风高节亮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岳阳楼融岳州古城、洞庭湖、君山为一体,自然风光秀丽,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宋词中描写岳阳楼的作品有近百首,其忧时爱国、休闲娱乐、归隐田园等主题与传统的闺怨题材大不相同,风格也呈现出清逸旷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不曾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却能写出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一是由于学植深厚,二是得力于邓州百花洲自然美景的陶冶,三是想象力丰富,四是具有政治家博大的襟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