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辉 《职业技术》2005,(8):79-7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国际贸易纷争日益增加,国际上倾销与反倾销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战的热点之一,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和出口大国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并遭遇世贸发达成员的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中国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是世界最高,由此造成的损失巨大,反倾销已成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会计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政府经济职能范围不断拓宽,政府作用社会经济生活的权力也在扩张,这对国家经济职能提出新的挑战。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规制此类行为,因为法治国家中政府经济权力的运行不可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干预活动的局限性,那就是经济法并不能抑制“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的成败在于市场与政府政策的互动配合中是否做到“各得其所”,我们不能对经济法寄予过多期望。并且,政府干预的成功应该寄希望于政府经济活动的民主化和与广泛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经济力量历来都是法律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对于经济法尤其如此。基于此,本文认为,自19世纪末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以来,由于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直接导致了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产生。这不仅因为国家干预本身需要一种新的法律制度的支援,也更因为国家干预过程中的“政府失败”需要一种新的法律制度的规制,而盛行于自由经济时期的民商法显然无力担此重任,这就必然导致一种新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产生。文章通过对经济法与国家干预的内在联系以及民商法在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能力缺陷的表述,论证了国家干预在经济法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国际贸易带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是有限的,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利用国际市场的同时,应遵循“大国经济”模式,尊重中国的国情,注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当前经济学界关于经济法的本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本文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的经济法的本质不仅是“协调经济之法”、“适当干预经济之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适当干预政府之法”。  相似文献   

6.
“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认为“绿色壁垒”有四个基本特征:名义的合理性,形式的合法性,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主体是经济法上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政府作为经济法的主体应是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经济法产生的目的决定的。政府在经济法中既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被经济法约束,又作为经济法任务的执法者。政府是经济法的“奴隶”,仍有一定的意志自由,通过自身的为与不为更好的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既要成为当代人和当代经济社会的服务者又要成为后代人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8.
在抗击“非典”时期,政府做出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经济措施都是依据经济法的理念而为的,分析其中所运用到的经济法理念,能够使政府在今后遇到“非典”或者类似突发事件的再次袭击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社会和人民受到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规范提供了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法从其一产生,围绕着“什么是经济法”,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理论界为此展开了多次讨论。这些讨论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另一部分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通过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来确定经济法的基本性质及其应有的法律。在民法未颁布之前,持“大经济法”的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法是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在《民法通则》颁布之后,由于明确了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因此经济法所调整的范围被限定为国民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就很明朗了。但是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问题就变得突出了,因为二者调整的管理关系都是纵向的管理关系,而且,行政机关也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职能,因此,有关经济法的性质的讨论又主要围绕着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展开。本文拟对此作一个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区别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外众说纷纭。我国的经济法研究起步虽晚,但一开始就在该问题上争论激烈。80年代,在承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的观点中,有“全”、“大”、“中”几派的区别。所谓“全”,是指主张经济法调整一切经济关系,这显然不正确地扩大了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所谓“大”,以“纵横说”、“密切联系说”和“管理——协作说”为代表,也过大地规定了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特别是把一些应该由民法调整的对象也划归经济法调整的范围。而所谓“中”的观点,则比较恰当地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规定为“因国家经济调节而引起的一种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应将国际贸易"课程思政"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于:以习近平国家总体安全观应对国际资本与商品市场动荡;以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国际分配与转移理论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缓和贸易争端和地缘冲突;以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提出的"中国主张"抗辩"中国病毒论";在"六稳六保"中加深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解。利用疫情新鲜素材构建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更具现实性和说服力,有助于树立超大规模国家治理优势理论自信并成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外来的产品导致本国经济的压力,或者由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导致国内某项产业的发展阻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发展的大国,但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很大的障碍,对外贸易的效果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笔者的学习心得以及日常的所思所想,简要谈一下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层出不穷,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日渐凸显,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知识产权壁垒的典型代表——"337调查",中国已成为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国"337调查"的重点目标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面对"337调查"进一步发展的新趋势,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共同积极应对,突破知识产权壁垒。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买到“Made in China”的商品,这着实让国人骄傲,但我国也因此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尘嚣直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技术、商品、劳动力标准,超越低成本出口增长之路,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从而使我们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贸易摩擦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普遍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经济转轨中的结构性缺陷等因素导致中美贸易摩擦,"轮胎特保案"是其例证。应对贸易摩擦,政府应在健全适应WTO规则的相关法律规制、建立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行业协会建设、健全国内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有抬头的趋势。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选择的局限性、区域经济主义的兴起、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WTO制度约束的缺陷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等方面;准确地把握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制定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伴随我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发展起来,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迷惘阶段。由于早期引进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的需求,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形成了"输入型"的研究范式。由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这种"输入性"研究范式不适应现实要求,并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近期的迷惘。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究应摆脱传统的"单纯批判"范式,建构性地提出中国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建构"范式要求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协调中国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经济法问题,并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是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中国真正进入国际经济循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建设法治国家是由党的十五大提出的,1999年上升至宪法高度的治国方略,这两个同为决定中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分属经济和法律范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日趋饱和, 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为激烈。时下, 面对国际上汹涌的对华反倾销狂潮, 中国政府立场鲜明, 中国政府一向反对企业倾销, 更反对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中国企业界要不失时机地采取对策, 利用法律武器, 理直气壮地迎战反倾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制造大国,却又是品牌小国,我们的经济严重失衡。中国的企业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品牌经营战略。企业既要创造品牌比较优势,又要将它转化为品牌竞争优势,并依靠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法律体系,缔造品牌的国际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