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窗     
此文前半部分用“坐享其成”反衬后半部分“亲自动手”——巧于安排材料。还须锦上添花的是:第一,转折要自然一点。第四自然段先宜说“随遇而安”的话,将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放到第五自然段后面去。第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应改为“要用心去扮靓它”——不仅强调“用心感受”,而且凸显“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2.
至今思项羽     
编者推荐:此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至七自然段有四个“转折”,前三个语境义相同,但第四个语境义不同。前三个为第四个过渡,第四个为全文立骨。第四个“转折”后的话,为第五自然中的“欣慰”明示隐含信息。为看凸显最后自然段中的“仁”字,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遗憾哪”宜删除,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民当生矣”宜展开写。  相似文献   

3.
《荷花》的教学任务:第一,继续进行段的训练;第二,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由荷花的“香”起笔,由“我”将读者引至荷花池。第二自然段叙述的是画面的内容,着重写全观,重点突出荷花的“多”。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但叙述的重点移到突出“姿势”的“美”上边。第四自然段是叙述看荷花时产生的联想,是在画面上不能看到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第四  相似文献   

4.
片断: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爬山虎脚往上爬的句子.2.[出示CAI课件1:第四自然段的第1-3句;鼠标点击第三句,使“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变为红字]请齐读该句.  相似文献   

5.
《小壁虎借尾巴》两种教法设计○自治区教研室马兰《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各段的叙述方式相同,结构相仿,句式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一一、“讲”好第三自然段,渗透学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给...  相似文献   

6.
进退皆为国     
用“为国”二字,作为矛盾关系话题的角度,这非大智慧不能为!请“蔺相如”阐述话题,作者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用语还要锦上添花:第三自然段中的“能屈能伸”,务必更改为“能进能退”。第五自然段中的“蔺相如开口了”,宜改为“蔺相如进言”;“他每一步都走得漂亮”,宜改为“他每一步都进得漂亮”。  相似文献   

7.
此文“漏”字引领全文。第三自然段“这水库里的水是天上漏下来的”中的“漏”字——悬疑;第四自然段“走过”,第五自然段“走上”——探寻;第六自然段“发现几条细细的涓流是从乱石堆里流淌出来的”中的“淌”字照应开头的“漏”字——似乎探明;第七自然段“下山”发现“她卑微,不起眼,却自有她的神秘”——真正探明“平凡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或“独特的魅力蕴含在平凡中”——升华主旨。此文主旨多元,其基本材料有利于写出变格作文。如果变格为“探索”话题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移步换行写水库源头;变格后作文标题为“大山寺水库之源”。  相似文献   

8.
《赵州桥》(第六册)一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桥面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教学时可围绕一个“美”字,落实一个“练”字,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理解内容,接受美的教育。 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9.
行文用“一步步”诠释标题中的“现实”,例证和分析都很有准头。第四自然段中的“伯乐”前的定语,表现出作者扣紧论题作分析的功力。第五自然段的“继续自己的行程”应改为“便又离开了”。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途径是:强化正面例证,弱化反面例子——着力回答“如何一步步”,用“如何铺路”筛选事例。  相似文献   

10.
刘崇友 《四川教育》2005,(12):38-38
【案例】 《颐和园》教学片段:生:老师,课第四自然段第四句中的“滑”,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应改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  相似文献   

11.
苏洵的《六国论》,课文把它分成五个自然段,我主观判断,大概编者是这么考虑的:《六国论》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第一自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并从两个方面(赂秦者与不赂秦者)进行说理;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第二自然段从“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自然段从“不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部分(四五自然段):总结历史教训,讽刺北宋“为国者”吸取历史教训。 但上面的考虑,如果认真一推敲,就会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出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层。第三自然段实际上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出各国迁灭的原因;第二层:论述燕赵灭亡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第三层:用假设的语气,谈“三国各爱其地,齐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义初中《语》第五册《怀疑与学问》这篇章中“随便”一词的两处运用,笔认为有待斟酌。第一处在第四自然段:“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第二处在第五自然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轻信。”  相似文献   

13.
无悔     
①首段“寂寥苍白”为全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文蕈主旨定下基调。②第三自然段中“饱读诗书,含英咀华”为第七自然段及其后出现的“态度决定命运”找出了原因——提升文意层面。  相似文献   

14.
潘巧珍 《云南教育》2005,(28):25-26
教材简析:《看菊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3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四段,第一自然段讲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第二自然段讲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人们舍不得离去;第三自然段讲大家喜爱菊花的原因;第四自然段讲听了爸爸的话,  相似文献   

15.
问答信箱     
尊敬的编辑阿姨: 您好! 我是湖南省岳阳市七中初一79班的一名学生。在此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希望能够答复我。当我们学到语文第三课《我儿子一家》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关于“我”成长过程中的时间顺序的排列有问题。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时间安排不妥:第四自然段“我还没出生……”,第五自然段“我两岁时……”  相似文献   

16.
一、乐学点1.第二自然段中:“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2.第三自然段(原文略)。3.第四自然段中:“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相似文献   

17.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读完课文,只听教师笑容满面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已经读了全文,请想想第四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铜壶滴漏。”学生整齐有力地齐声回答。“铜壶滴漏的作用是什么?”“记录时间。”“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是属于大自然呢?还是属于人类?”“属于人类。”“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读读前三个自然段,并比较阅读第四自然段,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边读书边思索,有的同桌间还小声商讨,很快又出现了静场。只听教师启发到:“第三自然段紧承第二自然段说明‘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教例〕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 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懂得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初步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 学会“涛”、“却”、“否”、“私”等字 ;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等词语。   4 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1 )读准…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看月食》这一课,通过叙述一家子晚上看月食的故事,介绍了月食的经过和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有一个过程,“看”月食就是“观察”月食的经过。写月食发生的经过的段落是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了月亮复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都是写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月亮的变化有所不同,两段的描述也就不同,由于这两段使用的语言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语序上有所不同,所以学生极易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