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次性运动后会导致血压在一定时间下降(可持续22小时),有时甚至低于对照水平(运动后低血压),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者或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遗传、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血管结构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体重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降低等都可部分解释运动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弢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129-131
目的:考察11岁左右少年运动员开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3个项目(自行车、划船、足球)的动脉血压反应,并分析最大运动时动脉血压、VO_2max对受试者心脏体积增加的影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用M型二堆超声心动图、12导心电图检查心脏参数,逐级运动试验直接测定VO_2max。在安静和最大运动状态下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用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结果:自行车运动员的LVMI值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划船运动员在最大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最高,而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高的VO_2max。LVMI与VO_2max和最大运动时的收缩压有较好的相关。结论:VO_2max对运动员心脏肥大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较大的动脉血压反应有利于发展较大的LVMI。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心率变异性(HRV)和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选取和改进,然后以正常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尾动脉血压、脉搏、左室内压、心肌收缩力、心率变异性、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等指标在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组大鼠和和安静对照组大鼠之间的差异,旨在分析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为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发生改变提供实验证据。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运动组大鼠心肌出现肥大、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心交感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升高、心迷走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未受影响、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变异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变异程度均增加。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与对抗关系在一个更高的功能层面上建立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运动小贴士     
《少年体育训练》2014,(10):56-56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心血管损伤、脂肪和糖类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高发率及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具备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病的药物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对高血压病患者施以运动干预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本文就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以探究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效果、机制、注意事项等问题,对高血压病的运动干预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压、脉搏     
血压: 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称之为血压。在循环系统各段血管中血压高低不等,动脉血压较静脉血压高。一般所称“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动脉血压主要由心室收缩和周围动脉的阻力所形成,与动脉壁的弹性、循环血流量和血液的粘稠度也有关。心室收缩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主要力量,周围动脉的阻力是阻碍血液向前流动的主要力量,推动力克服阻力后使血液向前流动,两者共同形成动脉血压。动脉  相似文献   

7.
食疗低血压     
珊瑚 《健身科学》2009,(12):48-49
当成人的肱动脉血压低于12/8千帕时,称为低血压:有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两种。急性低血压,是指因休克、晕厥引起的血压突然下降;慢性低血压可见于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等。  相似文献   

8.
人体具有各种不同的姿势反射,这些反射运动,在体操空翻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符合生理反射要求的运动技术,就能较好地完成,并达到较高的动作质量;反之,不符合生理反射要求的,就达不到高水平甚至造成动作失败。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对体操空翻和空翻转体的加高加难以至于高难创新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都曾有过晕厥的经历,通常除了尴尬之外没有别的后果。但对有些人来说,晕厥经历频频发生,就有些危险。晕厥可能是由压力、脱水、低血压、药物等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反射。此时,心脏强烈收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血液积蓄于腹部,使得患者失去知觉倒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23名年龄为16-70岁之间的经常晕厥者进行了研究,约半数人得到了通常的劝告,如避免压力及其他诱因,增加盐和水的摄入以提高血压,其余则学习了以下三种运动:1双腿脚部交错,同时大腿并拢,绷紧腹部肌肉。2双手相握,十指交错,然后分开双臂。3有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观察活性肽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及修复的营养干预效果。研究方法:以大鼠离心运动为模型,分别观察补蛋白和补肽对运动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对其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2)补大豆蛋白和大豆活性肽都可减轻抗结蛋白抗体染色脱染和增加抗波形蛋由抗体对波形蛋白的免疫反应分值的现象,但大豆活性肽的作用效果更佳;3)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CK在运动后24h达峰值,48h以后逐渐开始恢复,MDA在运动后24h达峰值,72h以后才逐渐开始恢复,但CK和MDA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补肽在24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CK活性的升高,在48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MDA的升高,而补蛋白在运动后72hCK和MDA的水平还不能恢复;4)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48h以后开始恢复,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尿3-MH含量升高的抑制作用更佳,且对其运动后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5)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没能恢复,运动后骨骼肌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h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不能恢复,甚至还稍有上升;补大豆多肽能显著降低运动引起炎症反应两种标志酶升高的作用,但补蛋白对其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活性肽对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有很好的营养干预作用,其机制主要体现在促进运动后微损伤的修复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 众所周知,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机能状态的优劣是评价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水平高低的一项有效的科学指标。心率和动脉血压又是影响心血管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由于测试方法简便实用,引起了许多体育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动脉血压必须是在一定足够量的血液充  相似文献   

12.
急性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运动免疫学近几年的研究,着重讨论了急性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包括急性运动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增生反应,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运动后白细胞转运可能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运动是延缓机体衰老的有效手段之一。本通过老年人每天习练太极拳,观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液粘度的影响。实验选择城镇老年妇女(55—56岁)16人,随机分为运动组(10人)和对照组(6人)。运动组受试每天进行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正常日常活动,不进行有目的的体育锻炼。结果发现: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受试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下降,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4.
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干预影响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在疫苗接种前或疫苗接种后进行急、慢性运动干预,可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更好免疫应答反应,使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滴度水平更高,提升速度更快,且对宿主的免疫保护作用更持久,尤其是在年老、体弱、多病和女性人群中效果更明显,同时还可减轻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其机制与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改变组织中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含量和淋巴循环,以及运动引起肌纤维微细损伤造成的炎性环境有关。研究结论对当前全球人口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 作为血液中生长激素(GH) 的运输蛋白,代表着生长激素受体(GHR) 的膜外部分,反应了组织GHR 的浓度,对GH 生物学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运动对GH 的调节作用,深入地研究GHBP对运动的应答,不仅对了解运动所引起的人体一系列机能、形态的改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进一步研究GH 轴的作用机制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从细胞因子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急性运动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三个方面 ,就运动对摄食行为中枢调节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有氧运动对低氧大鼠动脉内皮素反应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低氧状态下大鼠动脉血管对内皮素(ET-1)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训练组分别进行7周每天1h的游泳训练。分离出大鼠胸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中ET-1含量、eNOS蛋白表达,以及动脉环在有、无内皮情况下和有特异性抑制剂时对ET-1的反应。结果:常氧下运动后动脉上ET-1含量减少,内皮eNOS蛋白表达增加,动脉血管对ET-1的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低氧下动脉环ET_1的含量增加.内皮eNOS蛋白表达减少。有氧运动后尽管其动脉环上ET-1的含量有所下降(P〈0.05),但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很有限,低于N、NE组(P〈0.05).有氧运动对内皮性ET-1受体介导的对ET-1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结论:有氧运动的益处在于通过增强内皮功能,调节动脉对ET-1的反应性。而低氧状态下有氧运动对经内皮性ET-1受体介导的动脉血管对ET-1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肥胖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素(Leptin)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Leptin的分泌和调节,国内外有关瘦素的生理学作用,瘦素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近况,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运动对血清瘦素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前景提出展望。结论表明:瘦素在运动训练中具有潜在的价值,可以用血液中的瘦素水平来监控运动训练,了解不同运动对瘦素的作用及机制,开.展瘦素与运动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细胞子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急性运动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三个方面,就运动对摄食行为中枢调节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与择时运动、代谢综合征相关的文献,分析择时运动、昼夜节律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发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运动会影响血糖代谢反应,择时运动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与进餐时间有关;择时运动能够降低代谢与心血管风险,与早上运动相比,晚上运动对降低血压有更大益处;AMPK、PGC1α以及HIF1α在运动调节昼夜节律影响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是择时运动影响代谢健康的潜在机制。认为:择时运动可作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病理的有效处方,将择时运动和进餐时间与分子时钟同步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对全身代谢健康的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可尝试探索不同运动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