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证是历史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建国以后,某些同志不甚注意这个问题,所以特别提出来谈一谈。一般说,考证学不等于史学,搞历史研究,也并不一定都要搞考证,但有时却是不可少的。如果不认真研究史实,只空发议论而不结合实际,那就没有多大价值。如果要讲具体史实,那就不免涉及考证。否则史实的真相还弄不清楚,就谈不到研究历史。考证范围很广,一个字,一句话,一本书,一件事情,一个人物,都有考证的必要。譬如你对前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提出疑义,那你就要提出种种理由来反驳他,条分缕析,用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王国维是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位较早的对当时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家。梁启超以倡导“史界革命”、提出“新史学”的理论主张而在学术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王国维则以其艰深卓绝的历史考证而饮誉学人。早在1929年,郭沫若就指出: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①。王国维继承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传统,采用西方近代史学方法,结合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对中国古史进行考证,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开辟了20世纪历史考证学的新道路,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有着丰富的文献学思想。他对历史考证学有着客观的看法,从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论证了考证之学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赞许乾嘉考证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乾嘉考证学的流弊。他对彝器、刻石、墓碑、古印、古镜、瓦当以及诗文的文献价值有精到的见解,扩大了史料范围。他主张用小学的手段考订经史,用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的讹错。龚自珍批判学术研究中脱离现实的埋头考证,但又不否认考证之学的重要作用,广泛论定各类史料的价值,明显继承了乾嘉考证学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以降,伴随着日本社会的近代转型完成,其历史研究也从经学的附庸,蜕变为独立的近代学科.至少包含有训诂与文字学、考据学、文献考证学、科学史学四个方面的日本史学传统研究方法,被运用到中国历史,特别是清史研究中,从而取得了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著者罗炳良长期从事清代史学研究,《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是他继《传统史学理论的终结与嬗变》和《十八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专著,2007年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本书虽名为《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但著者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乾隆、嘉庆时期,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目光,将它前延到清初,后伸至道光年间,放在明清历史发展的延长线上来考察,目的是要从中寻找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土壤、社会条件,梳理出它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证学是清代政治高压下的产物。与一般考证学家不同,戴震比较关注孔子“有德无位”事件,认为孔子因“有德无位”而传道。该解释是戴震确立“由考证而闻道”之角色的重要依据。戴震之以闻道为使命,有其批评宋儒与考证学的双重考虑。在他看来,闻道亦有其现实社会政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人在考察梁启超“新史学”与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时,多将梁启超重通史以求致用的思想与新历史考证学派偏专题史以求真的理念加以比较,强调二者之“异”,隐蔽了梁启超“新史学”中“求真”的一面以及新历史考证学派“致用”的倾向和对“通史”的追求,以错位的参照系人为制造了学术发展脉络中的“断裂”与假象。梁启超不仅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新历史考证学派个人治学产生了多维影响,而且开启了此派拓展历史研究领域、扩大史料搜集范围、注重多学科方法治史的面相,体现了学术的渐次推进与内在理路。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整体历程来看,无论是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还是民国时期兴起的新历史考证学,二者走在同一条大路上,均以西方新学理为利器,并从中国传统学术中提取“科学”资源,借此推动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又称考据,它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学术形式。历史学科的实证特性、史料本身的复杂特点以及史料积存的内在规律,使考证在历史研究领域有着相当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祁龙威先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长于考证.他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个性特色的史料考证准则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太平天国文献考证方面建树甚多,并且在中国史学界较早提出了"考证学必须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观点,这对于纠正当前"历史学社会科学化"、"轻史料重理论"的研究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出土文物王东洲墓志铭,勘照明代历史,校验明武宗巡视临清的事例,考证《金瓶梅》的时代背景,发现王东洲墓志铭记录的事实与《金瓶梅》的描写以及明武宗巡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分析、考证、归纳,得出《金瓶梅》反映的是明武宗正德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们的文化意义却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晚明以来,学界曾将王徵前后诠释为"忠臣义士"、"科学家"、"天主教徒"等几种不同的历史形象,而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似乎更应被诠释为"跨文化传播者",因为其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对于当今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的转变和王徵历史形象的再次变更,也说明了史学研究反映时代精神,并随时代发展而深入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宋季词史作品数量虽远不如诗史,但也卓然可观,别具一格。主要词史作品有:文天祥后期词、汪元量北行词、刘辰翁入元词和《乐府补题》等。词史之作同诗史之作比较,差异在于:一是诗史完整,词史零散;二是诗史具体,词史概括;三是诗史侧重在史,词史侧重在词。  相似文献   

14.
《雷祖志》的错误掩盖了雷神的真相,其错误衍生于陈朝说、中举说、雷州刺史说等。据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雷州雷神神话的真相是:雷州雷王是雷公之子,雷州十二族是神犬之子;在神庙中,雷王成为雷祖,十二族成为雷神十二将。到宋代雷王神话和十二族神话混淆为一,十二耳神犬变成了九耳,遂使历史真相千载淹没。  相似文献   

15.
陇南礼县籍五代作家王仁裕不仅创作了《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笔记小说,而且创作了万余首诗,留有"诗窖"的美誉。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王仁裕及其研究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王仁裕及其著作的力作。该著对王仁裕生平事迹、文学典故以及文学作品进行了多维考释评记,理清了王仁裕研究中的诸多阙疑,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相似文献   

16.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理条件在王朝盛衰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地辩证关系与王朝之兴亡、都城迁徙与中国历史大势之变迁等问题。以上诸项 ,充分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和理性探求精神 ,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王鸣盛是卓然有功于清代学术的考史名家。在广泛校勘史籍的基础上,王鸣盛对十九史所涉及的一系列史实疑点条分缕析,贯穿会通,综合研究,解决了很多典制上的千古疑难,并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为后世广泛取用的史学见解。其考史取证严谨,方法科学,内容广泛,对清代考证学日臻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考史成果为后人研治古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潜夫论》焕发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不仅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而且也启迪后世布衣士人著书立说、奋起进行社会批判,影响十分深远。思想者的批判功能并未有穷期,社会批判也是任何健康社会所必备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宋朝,商丘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宋朝的政治中心,是北宋的陪都南京和应天府,而且是北宋的经济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也是商丘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辉煌的历史时期,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