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
在语义上,“没准儿”具有动词和副词两个语义;在句法和语用方面,“没准儿”可以充当状语,具有猜测和建议的语气,而“没个准儿”不可以充当状语。  相似文献   

3.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4.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副词"不断"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由"不"和"断"两个分立的语言单位意义由实而虚发生变化,句法位置趋于稳定充当状语,形式不断融合凝结固化的演化过程。本文拟基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和句法考察并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非常""异常"在修饰动词、名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以及否定共现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虚化程度的不同。"非常"由于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异常"所以它的虚化程度更高,它的主要用法是程度副词,而"异常"的形容词用法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看来”还处于词汇化的进程中,由于其虚化程度的不同,外在形式相同的“看来”在句法、语用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分析形式相同的“看来”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语气副词“看来”的句法分布和功能以及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9.
周翠英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10-11,37
现代汉语名转形现象中,发生向形容词转变的“名词”在语法特征上表现为:一般和它前面的强制该“名词”发生转变的词语(大多是副词)共同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这些句法成分述谓性强弱上具有一定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0.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副词意义。“渐渐”为“渐”之衍生和强调形式,为“渐”异体字。  相似文献   

11.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复”不仅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诘或疑问,同时也用于否定句或肯定句中,表示强调。不过,自从产生以后,语气副词“复”的虚化程度和使用频率并不太高,受同一形式的词尾“复”的冲击和制约,以及同一意义范畴内副词“又”“还”的排挤与压制,唐宋时期,“复”的使用已呈明显衰落趋势;元明时期,在语言文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语气副词“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及其对应的译本为对象,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研究表样态副词的汉译表达。通过分析译例发现,当其所修饰的动词“外在运动动词”时,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表现为状语。表样态副词汉译后,充当补语的例子较少;当表样态副词表示主体样态时,翻译成中文后,在句法上充当补语的例子也是存在;当修饰“静態動詞”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可能表现为定语。  相似文献   

13.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除了表程度的“很”和“极”在句法结构上可以充当谓词(动词、形容词)的补语之外,其主要句法功能是用在谓词性词语前边作状语。根据传统的句法结构的线性分析,对于用在谓词性词语前边的状语,包括副词状语,一般都注意到它与后边的谓词或整个谓词短语的语义上的联系,认为它是修饰谓词或谓词短语的。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第574页上的“状语”词条中指出:状语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接着介绍了几种权威性的汉语语法著作对状语的定义。这些定义,都注意到状语对它后边的谓词性词语的修饰作用。但是,在各种具体的句子之中,状语,特别是副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及其对应的译本为对象,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研究表样态副词的汉译表达。通过分析译例发现,当其所修饰的动词“外在运动动词”时,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表现为状语。表样态副词汉译后,充当补语的例子较少;当表样态副词表示主体样态时,翻译成中文后,在句法上充当补语的例子也是存在;当修饰“静態動詞”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可能表现为定语。  相似文献   

16.
“X(充当主语)+是+谓词性词语”结构中的“是”究竟是判断动词还是副词,不同的语法书说法并不相同,有的区别对待,有的则一概归入判断动词类别之中。副词与动词的组合能力、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本文即以此为根据,辨析“是”的词类,并进一步探讨了辨别“是”是判断动词还是副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谈副词“实在”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描写古代汉语中跨层结构“实在”的分布类型与用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现代汉语中副词“实在”的由来及其虚化机制。“实在”从跨层结构凝固为副词的过程,在语义方面是“在”的词汇功能逐渐虚化以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在句法方面则经历了“实+在+V”的重新分析,并试图由此归纳出一种副词虚化的机制: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时问副词“相次”的虚化问题,并选取了其他几例实词虚化的现象进行类比,认为语境的影响和词义的引申是它们产生虚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一务判断部分实词虚化为副词的标准,这就是语义指向的重新分析,即处于状语位置上的短语或结构的语义指向目标在主语(宾语)和谓语之面进行双向变换,最终虚化为副词。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几乎能够进入各种句法位置,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形容词使用情况不同。形容词在作状语时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语料探讨了兼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词性的词作状语的区分、各类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偏正词组的副词"其实"在中古汉语已经产生。关于"其实"的成词,有学者提出了两条形式上的标准,我们认为其中皆有可商榷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在省略的主语和由谓词性成分充当的谓语之间的状语位置上虚化而成的,其形成符合一般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