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指出"伦,类"同源,笔者认为这有待商榷."伦""类""音近义通,然而词源并不同一."伦"与"仑""论""沦""纶""轮"应为同源词,"仑"为根词,其它五个词为孳乳词.本文将从词源、词义、语音和通假这几个角度对"仑""伦""论""沦""轮""纶"六词同源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
"声"、"音"都可以表示声音,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组合成词表示声音。但是"声"、"音"并非完全相同。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声""音"的不同之处,"声"多指器物之声,"音"则多指人之声音。由于词义的扩展,某些情况出现混用。  相似文献   

3.
酒矸倘卖无     
台湾流行歌曲<酒矸倘卖无>唱的是由回收酒瓶的吆喝起兴的一首歌.其中"矸"在闽南方言中指瓶;"倘"由假设之词,"倘使"引伸为设问之词.值得注意的是"无"字.   ……  相似文献   

4.
从古汉语语法中的兼词理论看,英语表处所的"-ere"形词可视为英语中的兼词,它与古汉语兼词"焉"都伴随着语音的简化,都有与之同形的地点代词,都可作陈述句的地点状语,都可对地点状语提问。不同的是"-ere"形词是取舍式缩音,"焉"是合音式缩音,两者表示同一意义的兼词数量不同,"-ere"形词有近指远指、陈述疑问之分,通常只有焉的隐含介宾可以是复数,"焉"的隐含介宾类型更广泛,含义更宽泛,二者所在句的语序和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崭新"是现代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词,与之同构的还有像"崭晴""崭齐""崭劲"等词语,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崭"在古汉语中最初单独当作形容词来讲,但又经常与一些性质形容词组合,其语法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词衰退成为构词成分,词义也伴随着发生虚化,由表示具体的性状意义演变成表示抽象的程度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崭"已经不能单用,但还存在着"崭X"结构,这属于历时演变中的残留在共时平面的体现。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崭X"经历了由非词形式到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来描述"崭X"的形成历程并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汉语习得者在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认知上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用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三语被试对图画与西、英、中等五种不同书写形式进行语义相同和不同的匹配识别实验。发现: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相同匹配时,"西语词—英语词""英语词—拼音"以及"拼音—汉语标注拼音"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不相同匹配时,(1)在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差异不显著。(2)在识别加工的错误率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西语词—英语词"和"拼音—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识别加工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1)熟悉度原则;(2)从音到义原则;(3)在语义不同匹配识别中,汉字的识别还遵循着由形或由音到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容易"考辨     
论文主要讨论了"容""易"的形、音、义相关问题.首先介绍马叙伦注疏的观点.其次从多个角度考察"容"和"易".再次探讨"容"和"易"如何成词.论文参照各家说法,辨伪存真,认为易之本义是变化,改变."蜴"之造字也取象于"易" 之本义"变化"."容"之本义是容纳,引申为"允许",单音语素"易"本来可以单独表词,不过和"容"搭配成句时,由于汉语语音的节律性等原因造成"容易"逐渐成为现代汉语已经凝固下来的形容词,"容"字逐渐虚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民间契约文书保存了大量方音,辨识方音成为整理民间契约文书的一项重要内容。道真契约文书所见"还过""还顺""还边"之"还"实为"横"之记音字,"崙坎""岩崙"之"崙"乃"棱"之记音字,在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文书等地方文献中都能得到佐证。道真契约文书经汪文学编校,大量方音都得到了精准释读,但仍存在误解或漏校,"还""崙"二字说明通方音在民间契约文书整理中的不易与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们解释"乱"时"众音毕会"、"繁音促节"的观点往往是由《论语》中"《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附会而来。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乱"本身就含有"变化"的意思,"乱曰"之所以称乱,正是因为它表示歌曲形式的改变。通过对《水经注》中"乱流"一词的研究,"乱曰"之乱正是在曲中或者曲尾加入的和声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一对词。音同义近,有时还可通用。正因为如此,有人不能正确地使用"作"与"做"。下面,我们谈一谈这两个词的异同和使用规律。"作"与"做"的共同点是:同音,都可以作动词使用,均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两词常常通用,例如,"做(作)诗""做(作)文章""叫做(作)"。但是,像"作诗""作文章""叫作"未免有点不尽其意。  相似文献   

11.
餐馆"、"餐厅"的"餐",很多人都简写为""。对此,语言文字工作者曾子以纠正,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把"餐"简写成""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恐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曾独成一字(后多作构字的义符),另有其音和义。《汉语大词典》:",同'歹1'"'。"歹"字,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只列出一个词条"歹:dai坏(人、事)"。但追根溯源,"歹"字并非只表示一个词。《汉语大词典》把"歹"字列成三个词条:"歹1"、"歹2"、"歹3",各有其读音及意义。如"歹2",音dai,词义是:坏。这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如前所述,修订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释了苏州方言中表示"肿"义且俗字写作"海"一词的本字为"脪"字,"脪"字的上古音当为微部字,而《说文》徐铉所注的反切"香近切",记录的则是"脪"字已发生语音变化后的中古音。  相似文献   

13.
江顺诒在《词学集成》中通过对万树《词律》"未探词皆可歌之源"等进行批驳,透出江氏词学研究的用心,他的词学音律思想集中体现在《词学集成》前四卷,其中心旨意就是通过"审律考音"、"旁通曲证","以曲悟词"、"以五音配宫商"和"由工尺求旋宫之法"等方式,"寻源竟委",探寻词可歌之源,以期还原词体原貌,实现其"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鸡米花"这个词中,"米"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本身的意义,无论是从制作材料还是制作工序上来看,"米"都未与"鸡米花"这种食物产生联系。该词的现有形式已经不能单纯地把词素意义通过常规构词模式组合的方法来分析。从认知角度来看,"鸡米花"和"爆米花"必然存在一定联系。本文从"爆米花"的造词法及历史来源入手,从仿词造词法、合力机制、语音联觉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探究"鸡米花"一词的造词机理。  相似文献   

15.
陈明富 《天中学刊》2013,28(5):73-75
"泼"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詈词,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泼"作詈词是语义逐渐引申演变的结果,其语义演变轨迹为:"弃水"义→"流动""泻出"义→"漫""满"义→"泼辣""无所顾忌""胡乱"义→"凶悍""蛮横"义→用作詈词表"卑劣""可恶"之义。"泼"作詈词,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泼"构成的合成詈词,从构词语法来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也有少数形容词性成分;从构词形式来看,主要有二字格、三字格、四字格等,其中以二字格、三字格居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献的考察,"魌头"一词最早见于郑玄注《周礼》,现今巴蜀地区方言"魌头"一词便宜、轻松义实源于丧葬习俗。汉代及其以前的"方相""魌头"二词是异名同实。由南北朝至清代,官方礼仪文献中强调丧仪中"方相"与"魌头"四目与二目的区别,以此区分尊卑,客观上促进了"方相""魌头"成为专门的丧葬词汇。在民众生活中,迟至唐代,"方相"与"魌头"仍是统言为一,析言为二。元明以后,作为送葬之具的方相、魌头,逐渐被称作"显道神"或"开路神"。在巴蜀地区,"显道神""开路神"这一称呼沿用至近当代,"魌头"一词的所指成为丧仪中供众人捡食的"鬼胆子粑粑",而巴蜀地区的民众则称捡食"鬼胆子粑粑"为"捡魌头",由此"魌头"一词逐渐引申出便宜、轻松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秦风·无衣》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的基本篇目,对这首诗中的"与子同仇"的"仇",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解释为"仇敌""敌人",音chóu。然而,无论从"仇"字的本义以及《诗经》对这个字的运用情况来考察,还是从全诗遣词造句的特征以及从全诗表达感情的侧重点来看,"与子同仇"的"仇"解释为"同伴""战友""伴侣"等意思为宜,音qiú。  相似文献   

18.
"软五"当读为"栭梧":"软"是"輭"的俗字,"輭(音ruǎn)"又换读为"輭(音ěr)",而"輭(音ěr)"又是"栭"之音借。"五"为"梧"音借。"栭""梧"分别指斗拱上的方木和支撑斜柱。  相似文献   

19.
音位     
A、音位和语音的关系(The phonemeand Speech Sound)语音按其构造来说是一种自然物质(生理的、物理的),按其作用来说可以作为词的物质外壳而表示一定的意义。任何词都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物。人类可以发出的声音的数目,如果从生理、物理的观点来看,由于音在一个词或句子中所处地位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产生很多很多不同的音。但是从另一方面就整个系统来看,或者从意义上来看,这些所发生变化的音在语言里只能算是它的变体,它们可以结合成为不太大的家族,或者说是类型,这样的语音单位,我们不把它称为音素,而叫  相似文献   

20.
"软五"当读为"栭梧":"软"是"輭"的俗字,"輭(音ruǎn)"又换读为"輭(音ěr)",而"輭(音ěr)"又是"栭"之音借。"五"为"梧"音借。"栭""梧"分别指斗拱上的方木和支撑斜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