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几年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参考书》对刘长卿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是这样解释的:“对这首诗的‘夜归人’,人们有不同的理解。除上述把‘夜归人’理解为借宿的人(即作者),把‘归’理解为宾至如归(行人在风雪之夜盼到一个可以投宿的地方,芙蓉山主人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使客人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以外,也有把‘夜归人’的‘人’理解为主人自己,把‘归’理解为回家的。即旅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其实,这两种解释都说不通。  相似文献   

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这首诗写诗人俯晚投宿山中人家的所见所闻。诗歌按时间顺序来写,先写大雪天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的心中感受:由于天色将晚,诗人有些着急,因而觉得路途更加遥远,以致感到对面的青山也越来越远。按着诗人准备投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5.
这是大家传诵的刘长卿名篇,末句尤为警策,统摄全诗之魂,恰恰又易生仁智之见:这个风雪夜归人的“人”到底是谁? 有的选注本,以为指投宿者诗人自己,有的选本则未加说明。但我细味诗意,觉得诗人在闻犬吠时应是已在“白屋”之内,故“夜归人”恐非指诗人自己。第一句的苍山疑即指芙蓉山,“远”也不必泥于字面看成渺远之远。这句是写诗人未找到主人家  相似文献   

6.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抒写了旅途劳顿中的欣慰之情,清妙自然,神韵悠远,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寒山风雪夜宿图。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了无数旅途漂泊中的迁客骚人的强烈共鸣。但芙蓉山到底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好多注家注释此诗时均说:“芙蓉山,不详”,为理解此诗和认识刘长卿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7.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相似文献   

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似文献   

9.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小到只有二十字,要写成一首好诗,内容必须十分集中,寥寥数语,就展开一幅特定的图景;或即景生情,或溶情入景,构成一种蕴含诗人感情倾向的景观——诗的意境——给读者以主观的感染。意境的创造,多含蓄曲折,所以读诗要根据文字的启发,加以想象;但又切忌牵强附会,害了诗意。这首小诗的题目,如同诗前小序,提示  相似文献   

10.
小学五年制第七册(六年制第九册)语文课本(?)有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几位教师对其中“风雪夜归人”这句诗的诗意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茅屋的主人。其诗意应解释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茅屋的主人归来了。”另一种认为“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诗人。其诗意为“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来投宿了。”面对这两种争议,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但发现各种资料上的解释也没有统一。沪教版的第九册语文书上对“夜归人”的解释为“主人夜间归来”。而浙教版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夜归人”的解释为“诗人来茅屋投宿了”。经过反复斟酌,我个人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诗中,描写冰雪的诗词不胜枚举.例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句;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句等等.凡此种种,都将冰雪引人其中,而冰雪之胜,都不及柳宗元的<江雪>诗.  相似文献   

1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同学在寒假里走访偏远乡村留守老人的贫寒生活。天黑时,老人的孩子冒着风雪从打工的城市回来跟老人过年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同学到农村调查村民的生活现状,发现好多村人烟稀少了,就连山里的动物也很少看见。大家都进城务工了,只偶尔看见  相似文献   

14.
为诗添画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绚丽夺目。它往往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绘优美的图景,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尤其是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古诗更是如此。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读后,触字生意,头脑中就浮现出诗人创造的高超悠远的意  相似文献   

15.
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人们对“风雪夜归人”的“夜归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作者,有的认为是主人,有的认为是主人家的出门人,究竟应怎样理解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逆旅行路,总是伴着黑夜与风雪。面临长大要面临的委屈、无依、远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那一场属于长卿的大雪里,走进那一个长夜的归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似文献   

17.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语第九册)关于诗中的“夜归人”究竟是谁,有的说是诗人,有的说是房东主人,也有的则认为是房东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全诗,除了一个明显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从远到近的顺序。首句写时间、天色和远景,突出了“宿”的必要性,特别不能忽略诗人求宿的迫切性。次句写了天气和诗人走近“白屋”,越近心情越高兴。第三句“闻犬吠”应是临近主人家柴门时的情景。常识  相似文献   

18.
(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  相似文献   

1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文本(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1.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宿”意为借宿。它告诉我们,作者是因遇上风雪而借宿芙蓉山主人家的,这就表明他是“客人”,不是“主人”;他是“路过”,不是“回家”。因此他只能是“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