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隐喻被广泛地看成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人们注重的是它的修辞效果。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IA.Richards)突破了隐喻研究的修辞论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认知论转向,使隐喻研究逐渐成为热潮,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隐喻一直备受中外学者的关注,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莱可夫和约翰逊是其中代表,他们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并首先提出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构成、分类、功能、主要特点,以及国内外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隐喻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课题,隐喻已不仅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更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本文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出发对隐喻进行理解,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隐喻 "metaphor"(隐喻)一词源于希腊语.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方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隐喻属于修辞学范畴.1980年,Georqe Lakoff & Mark Johnson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人们认识事物、确立概念系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隐喻研究被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经历了一个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隐喻不再被认为是简单的修辞格,而是高于修辞格并能解释修辞格的一种认知工具.同时,隐喻不仅仅是进行思想表达的外在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璐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8-129,173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问题,然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思维和推理的方式.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扩展至经济语篇.对英汉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汉语两种认知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把隐喻作为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是一种修辞手段,后来许多语言学家都依据这一观点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美国学者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全新的隐喻,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他们还认为,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被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隐喻与语言、隐喻与阅读的关系。指出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并且提出了一些运用隐喻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程明 《教书育人》2013,(18):100-102
隐喻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的研究渊远流长,一直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才真正开始从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隐喻,并将其纳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世界主要依赖于语言,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化的,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隐喻的这一功能导致大量新词汇的产生,语言变迁,以及一词多义现象。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英  相似文献   

12.
认知视角下英汉语基本颜色词汇的隐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洁 《教学与管理》2009,(12):94-95
随着1980年Lakoff和Johnson所编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研究的革命。他们在书中提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约占70%。著名的修辞学家Richards也曾经提出,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有可能出现一处隐喻。传统的隐喻研究只把隐喻界定为一种语言学现象,或者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62):26-27
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在很长一段时期,隐喻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而后产生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本文旨在阐述修辞隐喻、认知隐喻的特征,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4.
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我们熟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曾经被认为是纯粹的修辞,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指出隐喻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和思维手段,它不仅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也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已经开始对隐喻进行应用性研究,特别是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提出了隐喻应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高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小说《围城》自发表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围城》中的隐喻及主题的构建目前还较为少见。近年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而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图式理论是隐喻构建的重要理论,对于研究隐喻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出现了大量与容器图式相关的隐喻,从图式理论这一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出发,研究小说中出现的与容器图式相关的隐喻,认为这些隐喻是对小说主题的揭示,即"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进来"这一人类普遍的围城心态。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认知现象.本文从诗歌语言、日常用语两方面论证了认知隐喻的普遍性,并从认知隐喻方面来探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先蕾 《考试周刊》2010,(12):108-10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格,而现代的隐喻观则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隐喻在广告英语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得广告英语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隐喻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隐喻研究一直滞留在语言表层。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隐喻。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和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对语言学习,尤其是对词汇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