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涛 《中华武术》2006,(5):18-18
本人是一名青年武术教师,工作在大学教学的第一线。武术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武术事业的兴衰,我们比谁都关心。当看到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华武术》杂志等协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将在九月份举办的消息,又从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士信教授那里了解到本次“论坛”举办的内容和设想后,我心里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通风报信     
《中华武术》2004,(6):7-7
2004年5月18日晚,北京大学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专场高校武术表演大会在北大百年大讲堂隆重举行。北大武术文化节于4月23日开幕,历时一月。文化节期间不仅举办了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而且还举行了武术影视观摩和交流等活动。18日晚,来自北京市众多高校的大学生武术爱好者及民间著名武术家、专业武术运动员等激情演绎了一场“北京高校武术表演大会”。  相似文献   

3.
昌沧 《武当》2007,(2):4-7
此文为作者于2006年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上演讲论文,本刊刊发时略作删改。文章观点新颖,颇有见的,其中关于“武术发展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重新定位”,“武术进学校”等观点,无疑当属当前推广、发展中华武术的根本大计,值得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4.
昌沧 《中华武术》2006,(11):49-50
近年来,北京大学举行了两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北大论剑。我有幸应邀都参加了。今年9月23~25日举行的“论坛”,我还参加了论文、书法的比赛活动,得了两份“北京大学荣誉证书”,分别荣获优秀奖、一等奖。我想获什么奖都不重要,重在参与。这些年,我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只要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有益的事,我都会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在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撰写一篇武术在高校发展情况的文章,这个想法已经很久。2004年5月18日晚上,我在北大百年大讲堂观看了北京大学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专场高校武术表演大会。作为武术记者,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竞技和民间领域的专业武术人士,对高难度的动作和经年累月的深厚功底似乎有点儿司空见惯。那个晚上,坐在年轻学生中间的我却有一种久违的激动。台上表演武术的学生们,动作没有专业运动员的高难度技能,也演练不出民间老拳师的深邃底蕴,但是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共同营造出的那种对武术纯真的热情让人感动不已。于是便有了采访高校武术协会的念头。从1983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成立第一家武术协会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最高学府中,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武术精神为使命的学生社团组织——武术协会便一直活跃着。高校武术协会更多给我的是一种概念,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有固定的场所,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但是却拥有明确的宗旨——崇文尚武,明确的目标——发扬中国武术,并在具体围绕宗旨的目标达成中以武会友。我曾经反复考虑过这个采访应该做——学生访谈?武协总结?大事概括?或者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但是对于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大学生来说,似乎不应该给他们的话题制造任何框框。所以在我前后采访6所高校的武术社团负责人的时候,并没有具体框定他们谈话的范围,只是让他们谈一谈自己,谈一谈学校的武术协会,谈一谈高校武术,谈一谈武术。在他们的畅所欲言中,或许才可以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武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6,(1):11-11
2005年的11月27日,由于世界著名的一代武术宗师、武道哲学家、国际影视巨星、截拳道创始者李小龙的65周年诞辰而显得愈加不平凡。为了缅怀这位世纪英雄在武术、影视和中国文化世界性传播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倡议和支持下,“纪念李小龙先生诞辰6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7):56-56
时间:2006年9月23日~25日地点:北京大学论坛主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承办单位:北京百信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中华武术》杂志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北大文化集团博武国际武术网世界文化总会中华文化协会  相似文献   

8.
史旭光 《精武》2006,(1):60-60
为了缅怀世界著名武道哲学家、国际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者李小龙在武术、影视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杰出贡献,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大力倡议和支持下,“纪念李小龙先生诞辰6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的领导、民间传统武术家、国内李小龙文化研究界和截拳道界知名专家、各家媒体以及北京各高等院校学生代表共一百五十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9.
同为华夏子孙的台湾人,也一样喜爱武术。在台湾称武术为国术,日益受到了政府当局及人们的重视。台湾省教育部有鉴于振兴国术之重要性,遂于“行政院国家体育建设中程计划”中增列“筹划成立国术研究中心,系统整理我国固有优良体育活动”一案,于1990年5月成立国术研究中心, 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现任院长邱金松兼任国术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经过四年的初期建设,现已正式纳入国立体育学院编制,成为专门研究国术的专职单位。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北京大学人体育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网、BOYA女性体育网支持协办的中国首届女性与体育化国际论坛于2005年11月25至2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专题报告的内容有:奥林匹克、女性与体操化;体育教学、高校女性体育;健康与体育、体育管理;国际视角、体育产业与传媒;社会与化、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此次大会入选论141篇,其中专题报告40篇,墙报交流58篇。我院体操教研室刘玉金副教授参会,论《体操锻炼对女性气质影响的研究》入选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1.
姚雨 《西藏体育》2006,(3):19-19
2006年8月27日,西藏散打俱乐部的3名“跆拳道”高手在“2006年北京大学首届中华武术、韩国跆拳道国际交流大会”上摘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载誉而归。他们是获得33到35公斤级别竞技组冠军的付淼、获得品势冠军和25公斤级以下竞技组季军的杨奇和获得29到31公斤级竞技组亚  相似文献   

12.
武术产业商机无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体育产业进入市场势不可当。近期在一系列的武术开发活动中,记者几次采访了中国武协产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余功保。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如今成为中国武术产业开发的决策人之一。他认为,武术产业有望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安徽建筑大学为研究中心,对其武术师资、教学环境、教学成果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为普通高校武术段位考评机构的设立做了铺垫,也为普通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武术运动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体育教学》2006,(3):F0003-F0003
2006年4月10日-12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会议暨数据上报工作培训班在北京大学五四体育活动中心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季克异处长、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卢迅、副主任贾志勇、中体同方总经理王并举、北京大学校长岳素兰、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郝光安等参加了开幕式。~~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会议暨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内蒙古包头消息 8月22日,包头市二机厂少年宫为武术班周玥斌(北京大学)、刘延丰、张志宏(北京体育大学)、杨博(沈阳体院)4名学员考上大学召开庆功会。参加庆功会的有少年宫主任郝满堂、北京大学武术教授李士信等。二机厂1977年成立武术班后,在芦鸿主教练的指导下,近年来多次参加地区性的武术比赛。1994年10月代  相似文献   

16.
动态     
《网球》2012,(12):118-118
百年澳网携手北大传递大满贯激情10月20日,澳网奖杯诺曼·布鲁克斯杯和达芬·阿克霍斯特杯再一次来到中国进行巡展活动,走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并成为北大第九届国际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武当山武术活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认为:武当山先民为武术的产生储备了先决条件;原始战争是武当山武术产生的动因,“干戚舞”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巴人“巴渝舞”是武当山武术活动的一大亮点;楚人“武当”,促使了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从武术活动的群体、功能上来看,武当山武术活动主要有: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和道教武术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大学体育部积极探索适合广大学生特点和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于2001年提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并于同年9月在北京大学正式实施,经过5年多的实践,出现全校学生抢上体育课甚至抢不上的可喜现象,体育课成为学校热门课程之一。本文总结了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以期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苏平 《收藏》2006,(12):68-68
许心如(1906~2003年),号则知、知则、知希(取老子句“则我者贵,知我者希”之意。原籍江苏常州,客籍河北武清。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爱好绘画,曾师侍武清项润田,北京丁济谦、姚华,是林琴南先生的及门弟子。民国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中学武术课教学日趋正规,武术课的准备活动是上好武术课的前提,所以应针对中学生武术课的基础性、层次性等特点,合理安排武术课的准备活动。文章从准备活动的作用、内容、负荷、强度等方面对武术课准备活动进行分析,指出应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性格、兴趣等,组织适合中学生武术课的准备活动,保证武术课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