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子 《北京档案》1998,(4):42-43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日任命黄兴等人为各部部长,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致电袁世凯,表示袁世凯如能使清帝退位,当即自避.他只是"临时承乏",总统一职乃是"虚位以待".  相似文献   

2.
1913年,通过制造“宋案”与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以为政敌已除,开始破坏《临时约法》,逼选总统。他靠着梁士诒手下“公民团”的流氓手法,于10月6日第一届国会中正式当选为大总统。于是,确定10月10日10时10分举行就职大典。为示正统,大典放在清帝登基的太和殿举行。仪式之隆重,程序之讲究,极一时之盛。本来,这是一场应该大鸣大放咸与知照的大典,不料典礼过程极不称意,袁世凯严令不得张扬外传,这才有“秘闻”一说。  相似文献   

3.
1916年6月6日,"皇帝梦"彻底破灭的大总统袁世凯一命归西.7日,副总统黎元洪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6月29日,他宣布"国会"在北京重新召开,日期定为8月1日.  相似文献   

4.
一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但不久,各地讨袁军事便相继失败。在此之前,经过袁世凯授意,共和党、统一党与民主党联合组成了进步党,为袁氏所用。二次革命失败后,熊希龄在进步党的支持下,出面组织内阁。充当一年多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此时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但他在攫取正式大总统职位的过程中,对于国会活动横加干预,结果引起许多议员的不满。国民党中的稳健派,与逐步受到冷遇的进步党人,都认为彼此有抛弃前嫌、互相提携、和  相似文献   

5.
1911年辛亥革命起于武昌,但是在北京,直到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才开始民国纪元.当时,由于军阀内部和南北两方势力斗争激烈,无暇顾及地方的政权建设.临时参议院虽然决定北京为国都,而北京所在地的顺天府,却仍由清朝任命的府尹丁乃扬留任维持.1912年12月24日袁世凯任命的顺天府尹张广建,是民国以后第一任北京的地方官.1913年1月8日公布《划一现行中央直轄特别行政官厅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顺天府尹公署设内务、财政、教育和实业四科.至于地方治安、市政建设等项工作,并不归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7.
王培 《北京档案》2011,(11):6-8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面临着与同盟会的许多尖锐矛盾,他竭力施展政治手腕,假意邀请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北上京城共商国是,借以分化同盟会的力量,欺骗舆论,粉饰太平,巩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8.
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莅临江阴视察,提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号召.笔者在查阅了相关的档案史料及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撰写此文,以纪念孙中山150周年诞辰,也为江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追溯历史渊源、提供精神支撑. 一、孙中山莅临江阴,视察炮台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1日,仅当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正式辞职.  相似文献   

9.
1912年1月26日,中国历史上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一天. 兵不血刃,国体巨变.袁世凯的政治智慧,一时无二. 革命党一诺千金,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袁世凯忽然发现,皇帝的龙椅,竟然离他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1912年10月6日,袁世凯胁迫国会选其为大总统,不久又解散国会,篡改《中华民国l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等,实行独裁专制。  相似文献   

11.
徐重庆 《出版史料》2012,(4):116-117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上海坐火车赴南京,当晚10时将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布中华民国成立。随车陪护人员中,有一位被总统府委为秘书,后来成了著名科学家的任鸿隽(叔永)。  相似文献   

12.
梁波 《天津档案》2007,(8):39-39
保定军官学校的创办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的民国政府迫切需要创办一所军官学校,以培养急需的基层军官。同时,也为了继承并保留原先清政府所设的陆军兵官学堂学业未成的一些学生。为此,民国政府陆军部即开始筹划前清陆军兵官学堂及各陆军中学堂的恢复工作。是年6月初,经陆军部呈准设立兵官学堂。先设筹备处于北京,14日改成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电线走火,内宅尽毁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10月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在南京宣布就职,仍兼江苏督军.冯以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为其副总统府,并以国家元首的姿态公开接见中外记者,大谈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1921年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未设司法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湘 《历史档案》2007,9(1):124-127
1921年5月5日,设在广州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由于选举机构是国会非常会议,通称"非常大总统".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总理就任非常大总统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不过,对于正式政府是设有司法部,还是由大理院兼管行政事务,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在考察南方政府司法机关沿革的基础上,利用较少被关注的广州《司法公报》、《广东群报》等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刘学 《兰台世界》2006,(8):66-67
自民国政府创立以来,经历了两次国都选址之争──南京、北京。一次是孙中山与袁世凯之争,一次是蒋介石与北洋势力之争,其结果,南京、北京都做过国都。但不是因为“两京”的优越条件使然,而是因为谁掌握了政权,谁就主宰都城之所在地。第一次国都之争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17省代表的推荐下,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日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了副总统、秘书长、各部总长,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南京为临时政府首都。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国事初定,面临诸多困难。财政拮据,军饷无源,贷款无着,革命先人因争权夺利发生分…  相似文献   

16.
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章炳麟由于对袁世凯存有幻想,接受了袁氏总统府“高等顾问”的委任。同年冬,又被任命为东三省筹迫使。1913年1月1日,筹边公署在长春正式办公,直至7月15日解散。这里所选的馆藏东三省筹边公署档案史料,反映了他在长春驻署期间,为振兴东北实业、勘测资源而积极招商集资等活动。除两件有关委任他的文件外,均为他所起草或签发,拟题时其名从略。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史学》2010,(3):F0003-F000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5日,他赴明孝陵祭灵,祈求国家统一、人民幸福,并在狩猎时述愿,希望自己死后葬于钟山(紫金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18.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民法代表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志士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终结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的统治.《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于1911年12月由各省督抚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总统制共和政体在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但是,孙中山很快便被迫辞职,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在建设民法法制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封《自由报》创刊于1912年(民国元年)6月30日,是民国初年河南革命党人在开封创办的一份进步报纸。翌年1月,被袁世凯政府强令封闭。围绕着《自由报》的存仁,当时河南新闻界出现了一场维护自由民主,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新闻界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一上台就把其亲信张镇芳派到河南任都督,刚刚摆脱了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河南人民立即又沦入袁氏复辟势力的淫威之下。《自由报》创刊之初,便在《本报出世之宣言》中表明了维护自由民主,反对强权专制的坚  相似文献   

20.
一 问题的提出 1912年2月13日(即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信誓旦旦地公开宣布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袁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就在这一承诺的前提下,2月15日,这位清朝的总理大臣经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而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正式就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