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语(一)《看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有关梅兰芳的故事?(提问一二个同学之后,老师接着) 说起梅兰芳,如果退回四五十年,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用“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来形容那时侯人们为了争睹他的风采,或观赏他的表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洁的品行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个“蓄须明志”的故事,说的是在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梅兰芳坚决不给侵略者演出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几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血  相似文献   

2.
张华 《教育文汇》2011,(11):21-21
在某小学,曾见到这样的情景——场景一:上午第一节课前,某班教室的后门紧闭着,一位老师坐在一条横在前门的椅子上,让孩子们手里拿着“通行证”——作业本,一个个接受着他严格的盘查。学生看到老师毫无表情地点头后,才跨过椅子进教室;如果老师伸手一指,糟了,这个学生便会自动地站墙根了。检查结束后,老师拿起教鞭,用威严的目光在这些被罚站孩子的脸上逐一扫过,然后是一顿训斥。  相似文献   

3.
微笑,真好     
靳家彦,天津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这一天,我站在了讲台上,靳老师就坐在台下,他离我那么近。我失去了以往的镇静,抖抖地开始了自己的教学活动。靳老师始终在微笑,在倾听,在记录……后来我才知道,他在自己的听课笔记本上清晰、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每次反馈,并对师生的每一次交流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这是第一次,我看到了一位教学大师是这样听课、这样记录听课笔记的。课后,我不敢靠近靳老师,只坐在台下的一个角落里惶恐不安地等待着。在学习“芦苇”一词时,我出示了课件,让孩子们欣赏雪白的芦花,进行大胆想…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4岁上幼儿园时的事。一天,当我走进幼儿园,要上课时,发现我的椅子不见了。老师问我:“椅子到哪儿去了?”我立刻回答:“我不知道。”老师接着说:“难道椅子还能长出‘翅膀’来吗?”老师的这一句话,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种笑声让我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我赶忙说:“不是呀,是蚂蚁搬走了。”“蚂蚁有那么大的力吗?”老师问。我眼珠一转,响亮地回答:“哈哈,老师不是说过‘团结力量大’吗?蚂蚁就是团结起来,才搬走我的椅子的。”老师无可奈何地走出教室找椅子,我也跟着出去。老师往门口一站,向左一看,就看到了我的椅子。她气呼呼地指着椅子…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我送走了让我心力交瘁的毕业班,回到了四年级。第一堂课,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心情格外愉快。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我热情洋溢地讲了第一课。从孩子们微笑的小脸上,我知道他们听懂了。 放学之前,我习惯性地数了一下作业本,数来数去发现少一本。不会吧,第一节课就不交作业?可能数错了,再数一遍。我心里这样想着。 “老师,不用数了,肯定是黄晓成。”“老师,他以前每次作业都是很晚交的,有时还不做呢?”“老师,他  相似文献   

6.
林萍 《幼儿教育》2003,(1):17-17
区域活动中,阿石拿着卷筒纸芯一会儿敲桌子,一会儿敲地,显得无所事事。这时老师问他:“阿石,你这是在做什么?”“这是望远镜,我正在看。”老师又问:“你在看什么?”“我在看天上的星星。”老师知道他说的是天文望远镜,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你看到的望远镜是这样的吗?”“是放在山上的,我也想做一个。”“好啊!等一会儿让大家都来看一看你的望远镜。”当天的区域讨论就是围绕天文望远镜展开的,有人提议搭建佘山天文台。孩子们沉浸在搭建天文台的兴奋之中。随着望远镜的制作完成,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宇宙,尤其对宇航员的生活十分感兴趣。一开始他们用椅子搭了架航天飞机,三四个人坐在上面,每人手拿望远镜朝四周观望。过了一会儿,只见两个男孩离开座位在“航天飞机”周围跑着,老师问:“你们在干什么?”他们答:“我们在太空中。”老师又问:“在太空中走和在地球上走一样吗?”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知道了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上是怎么吃饭、睡觉的,他们在飞机上和月球上怎么行走,以及到月球上去所需的设备,等等。孩子们的动作表征更丰富细腻了,角色意识也更强了。这天,泽鸿在游戏时把一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说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的故事。于老师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的呢? 一、激发动机。上课伊始,于老师便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听一段京戏,于是就播放了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的几句唱词。优美动人的旋律,独具韵味的唱腔,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老师问:“好听吗?”学生都说“好听”。“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  相似文献   

8.
向孩子讨教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的“站队”口令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索,有的孩子会连椅子都顾不上插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他挤我”、“老师他是站我后边的”。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把队整好。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开始着手调查乱的原因。 游戏时,我分别和排队时最爱制造混乱的小淘气们聊天:“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排第一个!”孩子们的回答很一致。这第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与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小朋友都争着站第一个呢?”没想到,我刚一问完,孩子们就迫不急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站在第一  相似文献   

9.
“丁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响亮地喊了一声:“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大家坐下来,只有任星星同学依旧站着。“任星星,快坐下来。”老师点了一下头,示意他坐下。可任星星仍然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生气地望着身边的椅子。大家奇怪地望着他,探头一看,呀。不知是谁搞恶作剧,在他椅子上吐了一口痰。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椅子,脸色都变了。他回到讲台,猛地一拍讲桌,大声问:“这是谁干的?”我们吓了一跳,谁也没见过一向和蔼的老师这样生气。“是谁?主动站起来承认。”老师声音更高了。教室里…  相似文献   

10.
<正>情景描述一:"叮叮叮"小铃铛不停地"唱歌",孩子们也不停地走进走出。有的幼儿在互相聊天,有的幼儿在椅子上玩跷跷板游戏,有的幼儿站在墙角玩口袋里的玩具,有的幼儿呆呆地坐在椅子上。这是吃完点心后的某班的一幕,这时候的幼儿是松散的,那老师在哪里呢?老师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不停敲小铃催促孩子们快  相似文献   

11.
幽默     
《江西教育》2004,(4):47-47
抱树操场上,教练正在训练新生:“稍息,立正!前排报数!”站在前排的一位同学听到口令,迅速冲向操场边,抱住了一棵大树。让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报,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老师看到后,生气地对他说:“快起来!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哦!如果他来了,我马上起来,把椅子让给他!”小伟明答道。歪打正着老师讲解《木兰辞》,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但字还是很模糊,只好无奈…  相似文献   

12.
迭戈的拒绝     
与所有人都一样,你就没有特点。在美国的一所音乐学校,一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们的进步,并希望从这一方面进一步宣扬学校的名气,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来这所学校就读。在舒缓轻柔的音乐背景中,孩子们一个个地走上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他们的表演出色极了,阵阵掌声热烈地响起。最后轮到了一个叫迭戈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太对。演奏结束后掌声寥寥无几,在台下观看他表演的父母感到很是失望。最后,音乐老师发表了讲话,感谢家长们的光临,然后他走下舞台,…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届小学音乐教师提高班结业考核中,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是一只小小手”后,想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表演这首歌曲以巩固和强化。谁知当老师一声令下时,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被束缚已久的心灵.相互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根本不再理会站在讲台上干瞪眼的老师。课堂一度失控。上课教师费了好大功夫才勉强将孩子们“归顺”。课也在老师的高压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乐趣     
赵家颖 《红领巾》2011,(10):35-35
今天早上,老爸神神秘秘地把我叫到厨房,说要给我表演一个小魔术。“魔术?”一听这话,我的精神就来了,因为我最爱看魔术表演啦!老爸让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他的表演。  相似文献   

15.
魔棒在魔术师的指尖快乐地跳跃着,台下的人们被他带入了魔幻的世界中。老师在课堂上问一群稚气的孩子,你们二十年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们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发言。墙角的一个孩子快蹦到椅子上了,他涨红脸说:“做一个像魔术师那样最快乐的人,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师微笑着为他祝福。魔棒上的那根银丝系着昔日所有的快乐和痛苦。暗房的墙上也曾有过斑驳的光影,它们见证了魔术师艰辛的练习。也许明天会更好,魔术师能看到同伴的惊喜,听到观众为他欢呼。光、影、魔棒,静静等待上台演出的那一刻。炎热的午后,他收拾好书本,准备去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表演童话故事中的小猪贪吃的样子。这名学生的座位在前排,他跟平时回答提问一样,面对讲台上的老师表演了一番。然后,老师说:“扮得真好。表扬他。”全体学生很有节奏地边拍掌边说:“棒。棒。你真棒。”这掌声如同队列训练时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但不带一丝儿热情;这喝彩声如同小和尚念经,嗓门不小,却没有一丝儿色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生硬而不自然。为什么明明不知道那个同学扮演得如何,老师说“好”,学生还跟着喊“棒”?老师表扬,学生就跟着鼓掌?他们的小脸蛋上明明写满了异议,为什么没有人发问?孩子们心…  相似文献   

17.
踩高跷     
当小锋第N次转过身去,把手塞到嘴里发出怪声音时,我把他“拎”了出来,让他站着。可他并没有安分地站好,而是用手不停地转动椅子。因为没有影响大家,我也就没有指责他。  相似文献   

18.
到杭州市天长小学听语文课。《三只小板凳》是一篇普普通通的记事的小故事 ,既没有生动的情节 ,又没有特别能引发孩子们想像的语言。我担心课堂的气氛。上课了 ,孩子们在阅读了课文之后 ,课堂上一片寂静。杨老师用目光环视了一下孩子们 ,轻轻地发问 :“同学们 ,大家能说一说《三只小板凳》这篇课文里 ,你对哪一节、哪一句话 ,印象最深。”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高声回答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 ,因为很少说话 ,同学们笑他笨。老师也不怎么喜欢他。”“从此 ,老师和同学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听着孩子们认真而…  相似文献   

19.
读罢《幼儿教育》2000年第3期上的《用开水浇花行吗》这篇文章,我心里颇不平静。文中李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不能用开水浇花”这个道理,竟然默许孩子用开水浇花,以致一盆美丽的鲜花葬送在孩子手里。这种做法实在不妥。1.容易误导孩子,使他们认为为了实验,可以没有环保意识。我们之所以让孩子们种花,除了让他们观察、欣赏之外,更是为了让他们体验花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这里面也包含着责任感的教育。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知识,而不顾花的死活,那还谈什么环保教育从小抓起。2.无益于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曾读过一篇关于“花开的声音”的散文,我被散文中那能听到花的声音的人感动,因为心地善良纯洁的人才能听到花的心语。而《用开水浇花行吗》中的腾腾,分明早已“听”到了花快要死去的呼喊声,可老师直到他茫然不知所措地哀求时,才揭开了谜底,  相似文献   

20.
一二百人挤在教室里听课。课堂上,孩子们在积极发言,参与学习活动。突然,“啪”的一声,只见平时爱淘气的卫卫已连人带椅子躺倒在地板上。这孩子还左右摇晃着脑袋,伸出舌头,向大家做鬼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我知道,卫卫是在有意制造事端,以博得听课老师和孩子们对他的注意。如果此时我放下教学去“对付”他,肯定会把课堂秩序搞得一团糟,使你无法收场。这孩子也很聪明,会通过观察老师的神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只要我暂时不去理他,或用简单的语言给他一点暗示,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不好,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