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数量上看,古今汉语疑问代词差别并不大,但具体用字的差别却很大。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大多在现代汉语中消逝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什么、怎么、哪个”等词,在中古、或者近古汉语中产生。  相似文献   

3.
李蕊 《时代教育》2012,(1):122-123
唐代作为中古汉语的主要形成朝代,而以其文化的开放性而获得了语言使用上的包容性,在广泛吸纳了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的情况下,唐代古汉语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意和性"。本文以唐代疑问代词"底"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唐代主要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并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经过专业的语法分析,探讨这一古汉语疑问代词何以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现代汉语中表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多”“多少”“几”“好”“偌”的使用情况.发现它们与程度副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且探讨了程度副词转变为表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疑问代词的研究一直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从疑问代词的历史发展、断代、专书研究以及与疑问代词相关的句式角度对《马氏文通》后的疑问代词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整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天水方言的疑问代词,重点在于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客观的描写和归纳,力求廓清天水方言疑问代词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7.
石泉方言的疑问代词可分为十个小类,本文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了客观地描写和归纳,以总结出石泉方言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及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清徐方言的疑问代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分为问人、问物和性状、问行为、问处所、问方位、问时间、问数量、问原因、问方式、问情况、问程度。与普通话相比,其表现形式、语法功能都有诸多特点:比普通话的疑问代词分类更详细,某些代词语法功能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中的疑问代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认为汉代主要问人的疑问代词是“谁”,语法功能完备;主要问事物的疑问代词是“何”,语义呈扩大化趋势;主要问处所的疑’问代词是“安”,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10.
“何”,在古汉语中通常作疑问代词,代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指示代词中的虚指。它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常在表示语气的各种句式中出现。这个词非常活跃,能够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数词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结合而使句子有疑问、反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其中表示疑问是基本的,其它是疑问语气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太谷方言属于山西方言并州片。太谷方言的疑问代词和普通话一样,可以针对人或物、时间、处所、方式、数量、情态等方面进行提问,虽与普通话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是具体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却有所不同。本文着重研究太谷方言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以及它的一些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楠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7-8, 16
唐山市区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其主要疑问代词有"啥""咋儿""多X儿""哪儿"四组。文章采用描写语言学方法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加以描写和归纳,展现了唐山市区方言疑问代词的语言风貌。  相似文献   

13.
毛安敏 《海外英语》2012,(16):256-258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化研究有历时与共时两种取向。研究选取共时的研究视角,以英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为切入点,从句法和语义两个维度分析其语法特征,并将之归纳为疑问代词的三条语法化路径;由此对探究疑问代词所特有的语法化认知机制(主观化、重新分析和转喻等)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并发现,某种机制可能在某条语法化路径中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而在其他路径中则略显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古汉语疑问代词宾语的句法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通过对中古时期十种献中疑问代词宾语的统计、描写与分析,认为中古时期是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的重要阶段,但后置并未最后完成,而是呈现前置与后置共存并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化研究有历时与共时两种取向.研究选取共时的研究视角,以英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为切入点,从句法和语义两个维度分析其语法特征,并将之归纳为疑问代词的三条语法化路径;由此对探究疑问代词所特有的语法化认知机制(主观化、重新分析和转喻等)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并发现,某种机制可能在某条语法化路径中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而在其他路径中则略显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南端、汾河以西,小店方言隶属晋语并州片中的晋阳小片,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量可观,语音形式与普通话、太原城区话相比差异较大,更有地方土话特色,而疑问代词的语义表达及至语法功用与太原城区话趋同,但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个别词汇也有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不仅形式上丰富多彩,语法上也很有特点,通过考察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系统、用法和历时差异,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代词重叠现象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荣河话中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作出简要分析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荣河话中关于代词重叠的特殊用法。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都可重叠使用,对所指代的人称起到强调的作用。荣河话中的疑问代词按指称对象可以分为六类且都可重叠使用,疑问代词的重叠根据语用场合的不同,表达不一样的隐含义。  相似文献   

19.
五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通过对五河方言中"问事物"类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客观描写和归纳,总结了"问事物"类疑问代词基本使用情况,为五河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20.
广西崇左新和蔗园话疑问代词分工细致,类别多样,根据疑问的范畴可以分为问人、问事物、问处所、问时间、问程度、问方式性状、问原因、问数量等八个小类等。从类型、意义和用法等方面来描写广西崇左新和蔗园话的疑问代词,廓清其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