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材料作文对话题、角度、题目没有限制,作为一种题意作文,它对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重要的价值。从分析学生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67):54-55
在新材料作文中,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及最佳角度的确立在审题立意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尝试用范例式教学法,通过范例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三个角度审题,优化整合确定最佳立意,进而有效地解决多元性材料中审题立意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给材料作文蕴含的信息丰富,立意角度较多。但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抓不住关键信息,思维受阻,立意角度单一或偏题现象突出。课堂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话题作文由于其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便于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发挥写作特长,展示写作才华,因而被高考作文广泛采用。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本文拟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存在的几个问题入手,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名曰:审题立意的"三忌"与"四要"。一、"三忌"在高考作文实践中,不少考生疏于审题,材料的内涵尚未弄清楚,就信马由缰,敷衍成文。或抛开话题,另起炉灶,或但求形似,貌合神离,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其结果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从我县农村中学生作文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喜欢盲目借助过去的经验、固定的方法。其结果思路受阻、思维单一,他们的作文往往存在着对标题的辨识能力和审处能力较差、立意不高、千篇一律的毛病。这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它是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等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材料作文写作的第一环是审题立意,立意要求准确,到位。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要点,准确理解材料的主旨,准确提炼出立意关键词体现这个主旨。大量考场作文显示,很多学生的作文体现的立意不在核心区,或偏离主旨,或大而空,导致作文分数偏低。究其根源,是学生审题时出现的问题。审题时,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有的能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命题人的命题倾向,找到关键词确定立意;而有的学生则不顾材料所给语句的整体性,断章取义,舍本逐末,导致立意偏题;还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抓住作文材料的关键词,但其作文主旨却偏离了材  相似文献   

7.
高考要写出好作文,就要注意思辨与理性;而要想给作文注入思辨与理性色彩,在审题立意时就要注意运用辩证思维,或者说要注意从辩证角度去推想。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应从哪些辩证角度去推想呢?这里主要介绍对我们最  相似文献   

8.
樊素晨 《文教资料》2008,(8):143-144
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如何能够准确、迅速地审视所给材料的全部信息,整理出这些信息对于立意的启发性?这就涉及材料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就找到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寻找立意的角度,就打开了写作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就提升了作文的档次.在此基础上,就能水到渠成地立意成文.只有按照这些步骤,才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正确地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王世发 《新高考》2010,(12):4-5
一、仔细审题,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不少考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有的考生不细心审题,不认真比较,拿起笔就写,结果到了快写完甚至已出考场时才发现作文出了问题,却是悔之不及了。"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丝毫马虎不得,它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拿到作文题,考生首先要理解材料和文题的含  相似文献   

10.
陈燕君 《学语文》2003,(5):28-29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题型 ,但它不是全方位开放 ,而是有所限制。所以 ,把握好作文题的限制仍是关键。话题作文就给出的材料来看 ,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三类 :1.启发性话题作文 ;2.隐性限制性话题作文 ;3.限定立意性话题作文。下面就来谈谈这三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启发性话题作文的审题。这类作文题给出一个启发思维的材料作引言 ,这个材料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给学生提供许多侯选角度 ,或让学生由侯选角度类推一个新角度来行文。这类作文的限制比较宽松 ,审题一般可从给出的话题上下功夫 ,仔细审好题目。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11.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这两种能力正是现代中学生面对大千世界所应具备但却缺乏的能力,命题体现了新课标的写作目标和要求。针对部分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犯难情绪和主要问题,笔者试着从关系型话题写作的审题立意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和培养全面的说理能力。一、立意误区——顾此失彼、偏离话题2003年高考,不少考生第一次面对这种思辨性较强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傻了眼,由于审题思维紊乱和立意肤浅片面,以致作文偏离话题,打擦边球,甚至跑题,直接影响了作文档次和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86):31-32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多种多样,文章重点谈谈联想与想象法在材料作文中的独特作用,举例分析这种方法在实际审题立意中的运用,并归纳出联想与想象立意法的几种类型,以及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象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题有正误,立意有高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语言发展水平的综合考查,有一个整体连贯和不断深入地对材料进行审读和分析的过程。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进阶规律,探索出一条实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进阶路径,以求帮助学生实现从题意到立意的读写关键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阅读和作文是紧密相联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特别是审题立意的训练,是语文老师应该抓住的大好机会。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对学生审题能力怎么训练?除了写作课对命题作文做具体分析指导以外,还应该给学生自己设题作文的机会。学生自己设题立意训练的次数多了,他们的审题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一般说来,命题作文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训练机会较多,如每学期布置学生写的各类作文等。但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仅仅命题作文指导是很不够的,更何况命题作文毕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在材料作文司空见惯的情势下,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依然不得要领、乱云飞渡,要么从某个无关痛痒的"熟词""熟句"入手,看见"感动"就写感动,看见"责任"就写责任;要么就把材料无限拔高,提炼成"换一个角度""事物的两面性"这样过于宏大,且远离材料的立意。学生写了两年多的材料作文,却总是这样游离于材料之外,是训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真所谓"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在作文审题立意时如能自觉运用选言思维,则会使我们的作文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什么是选言思维?一、选言思维的含义我们不妨用葛亮选择"空城计"的例子给学生形象地加以解释,以消除他们对陌生概念的畏惧感并对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  相似文献   

17.
一、审题与立意的方法 有的同学在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立意中,存在两个问题:1.审题时,对提供的作文材料不能有效地挖掘分析,即"吃不透".2.立意时,难以选出最佳的角度和论点.前者显示的是部分学生生活阅历单薄,难为无米之炊;后者显示的是部分学生认识(思想)和思辨力低下,水平不高.本文试图在上述两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进而提高同学们材料性议论文审题立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话题作文由于降低了审题难度,既不限定文章的选材立意,也不规定表达方式或体裁。在这种情况下,考生的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创意出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话题作文如何出新呢?"意"犹帅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立意出新最重要。立意要出新,就需要对话题及所给材料,从不同角度作深入透彻的思考,避开习惯思维的束缚,排除别人作文中可能写得较多的立意,另辟蹊  相似文献   

19.
审题是学生对文题进行分析,了解命题的意图和要求.审题的训练,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可促使学生从命题者给出的文题、材料及文字说明入手,积极思考,锻炼分析、判断、联想、想象等能力,然而学生看到命题后,往往习惯于直线式地平面进行联想,只看到命题的一般特征,选材、立意、构思、只注重与命题一致性,所以作文没有独创性,无新意.怎样打破单一刻板的思维框架呢?最主要的是在审题中运用“三维式“审题法,即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的方式进行审题.……  相似文献   

20.
作文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审题立意则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审题思路顺、方法对,是立意新颖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必须审题清。怎样才能把审题与立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呢?1.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可以培养学生驾驭题目(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使学生学会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作文的意境。以1991年高考作文试题“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