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微电影的兴起与特点继微博微信之后,微电影应运而生,成为影视行业又一新兴事物。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为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称为"微电影"。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随着观众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展,微电影从个人自拍  相似文献   

2.
《河南教育》2014,(7):52-52
<正>策划人语:随着近年《老男孩》《一触即发》《一部佳作的诞生》等微电影作品的爆红网络,微电影这种新的电影形式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大学校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随之,各大学都开始举办微电影比赛之类的活动,一大批由学生制作的校园微电影作品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佳作风靡校园,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微电影,顾名思义,是比常规电影微小的电影,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其"微"在故事短小精悍上,"微"在观众的碎片化时间利用上,当然,也"微"在投资和制作周期上。大学校园里始终有着一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以往大电影时代的高制作成本、长制作周期等高门槛让他们望而却步,而微电影的出现让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4,(35)
正小记者来回答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实际上就是微型"短片"。小主持大讲堂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它有故事情节完整、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成本投资少的特点,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一部好看的微电影要具备两个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微电影作为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今社会,"微"已经成为了大众欣然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这种"微时代"的事物非常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能够给人们的娱乐休闲带来更多的乐趣。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它的广告方式同传统的说教式、诉求式有所区别,它创造了全新的广告盈利模式。微电影广告的诞生,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广告体裁和广告制作方式,不仅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广告特性,寄希望于对我国的媒体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作品。它的"三微"特性使它适合高校影视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它自身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又让它成了广告界的新宠和个体自我表达的有效载体。微电影必将成为高校影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4,(23):26-26
小记者来回答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实际上就是微型"短片"。小主持大讲堂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它有故事情节完整、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成本投资少的特点,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相似文献   

7.
继微小说、微博、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微电影应运而生,并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成为微时代中"微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平台,微电影丰富了电影产业形态,更日趋成为品牌推广、旅游营销、城市形象推广、公益观念传播的新宠。  相似文献   

8.
2010年《老男孩》在优酷视频上的超高点击率使国产电影在转型的路口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微电影最早起源于网络视频,脱胎于小成本电影,它凭借着投资规模小、制作周期短以及全新的营销方式等优势使得传统电影华丽转身;它的制作班底从最早的网民恶搞,到草根原创以及现今专业影视公司的制作和全明星阵容的参演,从此新型的微电影时代在网络上一发不可收拾,从而使得微电影在当今微传播时代下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越来越多的微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它展现的是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而网络的盛行又为它提供了便利的观赏模式,随处可见的视频发布,人人可导的微电影,在未来电影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一定比例,并成为一颗璀璨之星。随着影视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影才得以茁壮成长,它融合"微"这种新兴媒介的传媒特点,突出快餐式的草根文化特质,提供着高效便捷的运营特性,由此彰显出微电影最为本源的所在——电影之美。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开放,跟随视听语境及演示手法的变换,更是微电影这种新型艺术形式及市场运作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每当谈起我带过的2011届的11班,熟悉的人都会提到11班拍的系列微电影。这些微电影从最开始的随心所欲、想哪拍哪,到后来有编剧、有剧本、有导演、有场记、有后期特效制作,两年下来这个系列的微电影已经成为11班的一个标志,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在惊叹:怎么想得起来?怎么能拍得出来?其实这样的"成就"只是源于一些美丽的"偶然"而已。11班的学生刚进校时,班里的一帮电影爱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或者说类电影短片。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微电影以其制作成本底、发布平台广泛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们迈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广播”、“微电影”成为时下一种最流行的新兴媒体艺术形态.微广播、微电影内容简单充实,具有入门快、制作时间短、投资小、互动性强等特点,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将“微广播”、“微电影”引入学校教育,学生成为“微广播”、“微电影”节目创作的主人,创新校园广播影视教育新形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大屏幕电影美学相反,微电影艺术的审美进程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在微电影隐蔽的图像背后,“民间性”成为把握微电影艺术倾向性的重要观点.微电影民间性电影美学的建构深入反思了电影叙事及语言问题,为电影面对自身的存在和艺术的使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发展的近百年间,电影艺术在不断变革中逐渐积累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更加多元化,一场以"微电影"冠名的新一轮革命应运而生。微电影的诞生使得新传媒时代下的电影艺术无论在技术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与传统电影有所不同的根本改变。微电影以其个性化的传播特征,日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新媒体时代大众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其多元化的价值走向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承载商业信息的介质.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智能终端和无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要在碎片化的环境中接收信息,再加上电影中植入广告数量偏多、方式生硬等缺点,传统电影在传播商业信息方面面临瓶颈.微时代除了微博之外,微电影也是引人关注的新事物,它突破了传统院线电影的物理环境,并以其成本低、传播快、互动频繁等优点成为企业散播商业广告的首选.这种定制式的微电影广告实现了高端植入,降低了广告主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和微电影的制作者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6.
微电影一般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策划和制作支持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的特点在于"微",微而不简、富有张力是微电影的基本要求.文章涉及微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详细叙述了微电影的创作流程和策略,清楚提出微电影创作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电影结合自身比较突出的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以及媒体碎片化的潮流,产生了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从2010年《老男孩》迅速蹿红,至今各种题材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开启了自己的微电影制作计划。基于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其所具备的特点,分析微电影发展的优势及其长久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微电影的优化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写着大陆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使其进入了"人人电影"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从文学叙事学和接受学角度看,微电影叙事所采用的悬念策略、情感策略、戏仿策略等与其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策略打破了微电影的成长悖论,促进了微电影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正>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盛行的微时代,微课也出现在教学中。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音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微课时间短(510分钟),内容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如何制作微课呢?我认为要做到有声有色,因为学生学习微课主要通过听和看的方式。一、制作有声微课制作有声微课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语速、语调和背景音乐等,从听觉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辅导效果。教师录制微课一定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微课视频中的声音只能是授课教师的声音和背景音乐。(一)教师语言无论微课的呈现形式多么新  相似文献   

20.
《武汉晚报》消息,2015年1月17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央视微电影频道担任艺术指导并全程策动的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作品展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陈文景提供剧本的武汉本土方言微电影《圆乐》获"向上·向善"主题大奖,并提名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而该电影剧本原作者陈文景是武汉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她特别喜欢阅读散文,看文艺电影,兴致来了还自己赋诗写文章。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文景看到一部名叫《启程巴黎》的微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