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存辛弃疾的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中,有三首是写登建康赏心亭的。其中《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事呈史留守致道》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两首词都写得悲愤慷慨,表达了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优国心情以及他被南家统治集团排斥打击,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衷,被认为是辛弃疾前期最沉郁的两首词作。了解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将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辛弃疾爱国词的了解。先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皇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解。虎踞龙幡何处是?只有兴古满目。御外斜阳,水边归乌,陇上…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师: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也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词乃辛弃疾壮词的代表作品,一向被视为词人爱国情怀的典范之作。但若从个体生命角度审视,透过二词中不合于时的孤独、不被见用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之将老的焦虑,则可看出辛弃疾爱国情怀背后的生命隐忧。这化成了辛词中浓郁而独特的"风雨""忧愁"意象,乃宋词别开生面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辛弃疾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初中教材中收录了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四首词,高中教材中收录了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可见,这位生活在两宋交接时期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词人是何等的受教  相似文献   

6.
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红巾翠袖"一词一般释为歌女,但其内在涵义是作者运用比拟象征手法,象征着词人的家乡故土.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课标本《语》必修4。 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厘定于淳熙元年(1174年),理由是:词作“充满牢骚愤激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疑非首次官建康时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谢正驰 《现代教学》2009,(11):34-3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但对阅历不深的学生而言,辛弃疾起伏跌宕的人生、激情沉郁的情怀,慷慨曲折的笔调,形成了读懂此词的障碍。我尝试以多元多重对话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想象,消弭障碍,从而和学生一起领略其雄健沉郁的词风。  相似文献   

9.
这是方老师的一堂古诗词教学公开课,课题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方老师平时喜爱读书,学养深厚,我想他在课堂上一定会旁征博引,口吐莲花,可一听,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句中的—了”到底读作“le”,还是读作“liao”?  相似文献   

12.
辛异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词是一首历久传诵的名作,也是辛词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词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怨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关于这首词的作年,至今众说纷纭,各持一端。由于作年确定不下来,故对词意多有曲解或空架之处。可见确定该词的作年,关系重大。本文拟对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年进行新的辨证,同时兼及《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及《会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二词的作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辛弃疾的自身经历,从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评论了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读者对辛弃疾豪放派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辛词的鉴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辉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05-107
南归不久的辛弃疾有两段宦游建康的经历,期间存有十多首词作,通过对这些词作的考查可以发现,辛弃疾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与淳熙元年(1174)的建康词在风格上有两处明显变化,后者多怀古与自我形象的抒写。从辛弃疾的金陵怀古词中,可以发现其由青年步入壮年之际心路历程的变化。由此,怀古名作《水龙吟.登金陵赏心亭》创作时间之争议,亦可作一合理推断。  相似文献   

15.
语篇指向即语篇主题,为语篇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语篇时,说话人总是从语篇主题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语篇的指向被读者(或听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语篇分析的有关理论,对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语篇指向性分析,探讨正确的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武开创的豪放词风,把豪放词风移植到爱国主义沃土之上,使豪放词得到了很大发展。辛弃疾词中那漾溢着的豪气,那“大气包举”的品格,把调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贯穿于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揭示抗金志士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的深沉的悲愤,揭露与控诉南来统治集团投降误国之卑劣行径是辛弃疾词的思想情感主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辛弃疾用豪气饱蘸泪水铸就的不朽词章,这词章是伟大战士奏响的时代的号角,跳动着抗金英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17.
稼轩词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奇妙,借典抒英雄末路之悲、壮志未酬之愤,悲壮激昂;或创造性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旨远,辞约而意丰,沉郁缠绵。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百炼钢”与“绕手柔”,刚柔相济,倾诉衷情。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的卓然大家。前人谓“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南北两朝实无其匹”。就词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成就杰出诸方面而论,这样的评语,辛弃疾当之无愧。在辛氏众多的词作中,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渴望建功立业,表达爱国情思的作品,八百年来,最为人们赞颂。它们不仅以其炽烈的爱国热情感召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代代读者。本文拟就豪放词的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谈他独特的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历任湖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他对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作为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大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政治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工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辑有《稼轩长短句》。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年底,"湖北省荆楚课改联盟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我听了所有参赛教师的课,也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这次活动所有参赛教师的篇目都是辛弃疾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所有的参赛课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基本呈现出这样一个模式:首先"朗读激趣",或教师激情范读或学生齐读或男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